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云浮口岸蚊类种群及密度首次调查
刘传鸽, 罗琳, 胡龙飞, 邓继棠, 马泽征, 侯捷, 张友
摘要1103)      PDF (978KB)(5898)   
目的 掌握云浮口岸蚊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变化,以及云浮地区白纹伊蚊刺叮节律情况,为口岸蚊类及蚊媒传染病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 在蚊类易孳生和栖息地点,采用电动吸蚊器、诱蚊灯和灭蚊磁场捕捉成蚊,采用勺捞法采集幼虫和蛹,待羽化为成蚊后进行分类鉴定;成蚊密度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采用人工小时法监测。 结果 2011年5-11月共捕获成蚊42 367只,采集各龄期幼虫和蛹3680只,经鉴定隶属3亚科8属12种;优势蚊种依次为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成蚊季节消长呈双峰型,5、6月为第一个高峰期,8月为第二个高峰期;白纹伊蚊昼夜都有刺叮活动,一天中有3个刺叮高峰,白天刺叮活动显著高于晚上。 结论 本次调查是云浮口岸地区的首次蚊类调查,较准确地反映了云浮口岸地区在自然条件下蚊类种群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的蚊类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2, 23 (3): 246-248.
基因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恩民,海荣,俞东征
摘要1315)      PDF (318KB)(4132)   

【摘要】 基因预测一般指预测DNA序列中编码蛋白质的部分。其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相似性的预测方法,即利用已知的mRNA或蛋白质序列为线索在DNA序列中搜寻所对应的片段,达到基因预测的目的;另一类是基于统计学模型的从头预测方法,即利用统计学模型训练出相应参数,再对基因进行预测,这种方法可不依赖已知的DNA序列进行预测。现就基因预测的方法、基因预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做一概述。

2009, 20 (3): 271-273.
3种光敏剂毒杀白纹伊蚊幼虫的实验室与野外应用研究
郑学礼,王春梅,张超,戴目巍,栾浩,王凤平,吴淡娟,陈文霞
摘要1715)      PDF (1062KB)(3803)   


【摘要】 目的 研究光敏剂琥红(RB)、赤鲜红B、α-三噻吩对实验室饲养及野外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杀灭效应。 方法 分别在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计数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光源照射和照射强度、不同处理时间的 RB、赤鲜红B、 α-三噻吩作用后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死亡数,分析其影响杀蚊幼虫的实验参数。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其毒理机制。结果 RB、赤鲜红B、 α-三噻吩无暗毒性。用固定光源100 W日光灯照射, 照射强度为320×102 lx, 时间为6 h; RB药物浓度分别为10、 25 μg/ml,赤鲜红B药物浓度分别为100、150 μg/ml,皆可达到100%杀灭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效果。用中低强度的太阳光照射5 h, α-三噻吩药物浓度为1 μg/ml,亦可达到100%杀灭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效果。初步将赤鲜红B、α-三噻吩分别应用于野外不清澈和清澈自然水体内控制白纹伊蚊幼虫,赤鲜红B、 α-三噻吩在野外不清澈水体内的杀虫率分别为46%和49%,而在清澈自然水体内的杀虫率分别为67%和89%;但当持续强度太阳照射,α-三噻吩在前2种水体内杀虫率皆可达到98%。组织化学试验结果显示:用RB、赤鲜红B、α-三噻吩处理的白纹伊蚊4龄幼虫,经光毒作用后,蚊中肠绒毛消失,细胞肿胀,细胞核消失。脂肪体在表皮下广泛分布,马氏管外形不规则及管腔狭窄等病理变化。结论 RB、赤鲜红B、α-三噻吩3种光敏剂皆是高效、实用的光敏化杀虫剂。

2009, 20 (3): 183-186.
应用SPSS软件进行杀虫剂的KT 50分析
李海龙, 张桂林, 党荣理, 贾继民
摘要1746)      PDF (967KB)(3359)   

结合实验实例,介绍应用SPSS软件的Probit分析计算杀虫剂KT50的过程,对主要输出结果进行解释,并讨论了在进行此类分析时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处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2011, 22 (2): 155-157.
DNA条形码技术研究新进展
马英1,2,鲁亮2
摘要1608)      PDF (442KB)(3152)   

DNA条形码通过使用短的DNA标准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鉴定。文中简略概述DNA条形码的主要研究方法、进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争议、全球采用条形码技术的可能性及当前DNA条形码热点研究等方面内容,并展望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2010, 21 (3): 275-280.
白纹伊蚊的全球分布及扩散趋势
杨舒然, 刘起勇
摘要1740)      PDF (1397KB)(3037)   
白纹伊蚊,亦称“亚洲虎蚊”,是我国常见蚊种之一;它是一种重要的病毒媒介,可以传播多种病原体。近年来,白纹伊蚊已从起源地亚洲扩散至全球70多个国家,成为过去20年间全球扩散速度最快的100种物种之一。白纹伊蚊的迁移和扩散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现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白纹伊蚊的全球分布和扩散趋势进行综述,并探讨白纹伊蚊扩散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2013, 24 (1): 1-4.
国内PCO行业从业人员现状浅析
付彦平, 高希武
摘要1655)      PDF (981KB)(3034)   

目的 分析目前我国有害生物防治业(PCO)从业人员整体状况及发展方向。方法 从PCO行业从业人员构成(包括从业年限、年龄、文化程度)、培训情况、工资水平和健康保险等方面与国外同行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我国PCO从业人员就业年限短、年龄跨度大、资历浅、文化程度低、工作稳定性差、工资待遇低,没有相应的职业健康保险,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PCO从业人员是决定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随着我国PCO从业人员整体状况改善,PCO行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2010, 21 (6): 624-625,637.
吡虫啉在白蚁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何利文, 赵秦, 林雁, 张睿
摘要1444)      PDF (353KB)(2824)   

【摘要】 吡虫啉浓度对白蚁杀灭效果、进食性、穿透性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同时吡虫啉的药剂剂型及其施用方式、外围环境(微生物、土壤质地、光、水等)和白蚁种类及品级等会影响吡虫啉作用效果。为了更好地防治白蚁,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适量增减吡虫啉的施用浓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2009, 20 (1): 85-87.
我国登革热重要媒介埃及伊蚊的研究进展
谢晖, 周红宁, 杨亚明
摘要1938)      PDF (916KB)(2788)   

登革热是经蚊虫叮咬人体传播的重要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病毒的主要媒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旅游业及交通业的迅速发展,该蚊在我国的分布发生了区域上的变化; 长期的蚊虫控制措施,引起了一些生态习性的改变; 通过对埃及伊蚊及登革热病毒传播关系的研究表明,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方式是该蚊保存登革热病毒的重要方式,该蚊对登革热病毒高度易感和带病毒率较高。现就埃及伊蚊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及与登革热传播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

2011, 22 (2): 194-197.
我国蜚蠊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孙俊,杨维芳,徐燕
摘要1926)      PDF (671KB)(2765)   

【摘要】 蜚蠊是重要的病媒生物。现就蜚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危害性和侵害率现状进行概述,并指出入侵物种德国小蠊已成为我国城市蜚蠊群落的优势物种且侵害率呈加重的趋势;综述了我国蜚蠊防治药械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各种药械和防治方法在蜚蠊防治中的作用、发展及实际使用的优劣;介绍了蜚蠊与传播疾病的关系及致敏方面的现状,再次凸现出蜚蠊重要的医学意义。蜚蠊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防治蜚蠊的过程也是不断接受蜚蠊挑战的过程,特别是蜚蠊的抗性问题和防治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为实现我国蜚蠊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建议采用以环境治理和化学防治并重的原则,综合应用法规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遗传防治等措施来控制蜚蠊,特别是要合理地应用各种蜚蠊防治药械,加强蜚蠊防治管理,降低蜚蠊的医学危害。

2009, 20 (4): 275-280.
停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后嗜人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情况
黄光全1; 张华勋1; 余品红1; 刘井元1; 兰明祥2; 黄炳忠3
摘要1516)      PDF (93KB)(2729)   
目的:观察停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后嗜人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情况。方法:白天用指管扣捕蚊帐内按蚊,并分类计数;同时收集观察区疟疾发病情况。结果:嗜人按蚊密度(只/帐)灭蚊前平均为0.53,灭后降为0,停用药物蚊帐后第1~3年分别为0.029、0.056、0.28;疟疾发病率(例/万)灭蚊前平均为51.17,灭蚊期降至4.10,停用药帐后第1~3年分别为4.63、14.55、9.50。结论:溴氰菊酯浸帐灭蚊,能迅速降低嗜人按蚊密度和疟疾发病率;但停用药帐后,嗜人按蚊密度和疟疾发病率均呈逐年回升趋势。
上海市常见蝇类幼虫图解检索表
徐友祥,冷培恩,徐劲秋,陈海峰
摘要776)      PDF (2128KB)(2599)   
目的 探讨常见蝇种3龄幼虫的检索方法,以供孳生地调查和蝇类幼虫鉴定。 方法 采用系统归纳法,用树状结构图例表示。 结果 检索表共记述26种幼虫,根据第8腹节有无后突分为两类,第8腹节无后突的又分为气门环完整和不完整两类。 结论 检索表简易、直观、易操作,可供社区孳生地调查、蝇幼监测、卫生考核、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疫点处理、法医昆虫鉴定提供参考。
2014, 25 (4): 344-346.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4.016
四川省中兴镇地震后病媒生物现状研究
徐友祥1,李罕锫2,谢培明1,李一2
摘要2702)      PDF (345KB)(2528)   

目的 了解汶川大地震对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产生的影响,及时掌握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相关生态习性,为病媒生物性疾病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灯诱法、目测法和网捕法进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和蚊、蝇种类本底调查。结果 地震灾区蚊、蝇、鼠、蚤成虫密度都非常低,均在参考指标以下,但粪便中幼虫控制较差,阳性率较高;调查蚊、蝇800多只,经鉴定蝇类隶属4科28属42种,蚊类隶属1科3属5种;蝇类的黑尾黑麻蝇、厩腐蝇、家蝇和蚊类的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结论 从总体上分析,地震后杀虫、灭鼠是行之有效的,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防止灾后疾病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还存在杀灭过度和杀灭不彻底等不合理现象;要建立病媒控制长效机制,完善灾后病媒控制队伍建设。

2010, 21 (1): 12-15.
中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的研究进展
龚道方1,周红宁1,2
摘要1345)      PDF (399KB)(2506)   

【摘要】 登革热是经蚊虫叮咬人体传播的重要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白纹伊蚊属于大部分地区登革热的主要媒介。现就白纹伊蚊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及对登革热病毒易感性和传播方式进行综述。

2009, 20 (6): 607-610.
Y型嗅觉仪在蚤类对宿主选择性研究中的应用
林杰, 孟凤霞, 吴丹丹
摘要1262)      PDF (1152KB)(2498)   

目的 应用Y型嗅觉仪,建立蚤类对宿主动物气味选择的测定方法,并研究猫栉首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对大白鼠和小白鼠的选择行为,为探究不同蚤种对不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选择和了解“蚤类-宿主动物或人-相关传染病”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印鼠客蚤为试虫,用Y型嗅觉仪测定风速、Y型管臂管的几何位置、光照对其选择行为的影响,以猫栉首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成蚤为试虫分别测定对大白鼠和小白鼠的选择行为。结果 在测定的20 min内,当空气流速为0.6~1.5 L/min时, Y型管臂管的几何位置和测定环境的光照(30 W日光灯)与黑暗在印鼠客蚤对小白鼠的选择行为中没有显著影响。猫栉首蚤对大白鼠气味具有显著的选择性,而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对大白鼠和小白鼠气味的选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以用Y型嗅觉仪测定蚤类对宿主动物的选择行为。通过研究蚤的选择行为可以了解其宿主特异性,进一步分析“蚤类-宿主动物或人-相关传染病”的相关关系。

2011, 22 (2): 103-106,127.
Bayes判别分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沈铁峰1, 黄德生2, 吴伟3, 关鹏3, 周宝森3
摘要1492)      PDF (555KB)(2484)   

【摘要】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与气象因素和动物宿主的关系并建立合理的数学预报模型。方法首先选取逐月及逐年的气象指标,包括气压、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作为代表因素;然后对HFRS与气象因素和动物宿主间的关系进行Pearson、Kendall及Spearman相关分析,最后利用气象因素和包括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的动物宿主信息作为解释变量进行Bayes判别分析。结果 HFRS年发病疫情与鼠密度关系最为密切(r=0.738,P=0.000),而影响鼠密度最显著的气象因素是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降雨量。其中日照时数与鼠密度呈正相关(r=0.494,P=0.016),而降雨量与鼠密度近似呈负相关(r=-0.350,P=0.101)。利用气象及动物宿主资料预测当年的人间发病强度时,逐步判别分析及全变量判别分析均具有良好的效果。逐步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及弃一交叉验证准确率均为82.6% (19/23),而全变量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准确率为90.9%(20/22),弃一交叉验证准确率为81.8%(18/22)。当预测下一年的发病强度时,逐步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及弃一验证正确率均为86.4%(19/22),而全变量判别分析的组内回代分类正确率为100% (21/21),弃一交叉验证分类正确率仅为57.1%(12/21)。结论 气象因素影响动物繁殖及动物间疫情,进而影响人间的HFRS疫情,Bayes逐步判别分析在预测HFRS疫情方面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2009, 20 (2): 147-150.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简介及其在细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
叶蕊, 石丽媛, 王鹏, 宋志忠
摘要544)      PDF (937KB)(2481)   
目前可用于细菌分子分型的方法较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以其重复性好、分辨力强的优势被作为细菌分子分型的“金标准”广泛应用;利用PFGE技术对细菌进行分型并分析细菌间分型结果的差异,可以有效地对疾病进行监测,追溯疾病的感染来源,明确感染途径,追溯其遗传特征,为细菌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
2013, 24 (2): 182-185.
DNA条形码技术
马英, 鲁亮
摘要1212)      PDF (2250KB)(2470)   
DNA条形码是一种利用短的DNA序列对物种进行鉴定的技术。文中简略介绍了DNA条形码的背景知识和原理,举例说明其在物种分类、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研究,并讨论了该技术在生物分类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鉴定;应用研究
2012, 23 (3): 185-190,205.
模拟现场不同诱饵对家蝇诱捕效果的研究
蔡恩茂, 殷为申, 冷培恩, 刘洪霞
摘要1138)      PDF (985KB)(2459)   

目的 在模拟现场条件下筛选对家蝇引诱力强的配方,探索可商品化的用于蝇类密度监测的诱饵。方法 在模拟现场用捕蝇笼比较2种不同配方诱饵诱捕家蝇的差别。结果 通过2次筛选,从诱捕率和成本综合分析,SA-8 (腐鱼膏剂50 g+红糖100 g+水100 g)配方明显优于其他配方,其诱捕率(36.95%)高于糖醋诱饵的诱捕率(12.64%),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14.35,P<0.01)。结论 SA-8可作为候选诱饵,用于现场实验,进一步验证其对家蝇和其它蝇种的引诱效果。

2011, 22 (1): 14-15,18.
北京地区主要寄生虫中间宿主:医学贝类的研究
郭云海1,2,王承民1,2,罗静1,2,何宏轩1
摘要1714)      PDF (593KB)(2430)   

【摘要】 目的 归纳整理北京地区医学贝类资源。方法 基于野外调查采集、文献记载以及专家协助鉴定,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历年馆藏软体动物标本进行归纳整理。同时编制检索表并采集图片。结果 北京地区医学贝类共计2纲10科29种,涉及寄生虫种类48种。结论 医学贝类在寄生虫疾病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北京地区在近30年的时间里未进行贝类学资源调查,软体动物种类、分布及其寄生虫研究未见报道。整理结果显示软体动物作为各类寄生虫中间宿主对北京地区疾病控制的影响不容忽视。

2009, 20 (5): 449-453.
杂志二维码
下载排行 近期热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