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起勇,孟凤霞,樊景春. 中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1):1-4.
[2] 刘起勇. 寨卡病毒媒介伊蚊控制策略和措施展望[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27(2):93-98.
[3] 商怀君,孟宪新,李洪芬,等. 绿篱施药法控制蚊蝇密度的应用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3,19(5):426-428.
[4] 林立丰,卢文成,蔡松武,等. 新型登革热媒介监测诱蚊诱卵器的设计及效果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5,16(1):26-28.
[5] 林立丰,段金花,李荣彪,等. 现场比较诱蚊诱卵器与传统幼虫监测效果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 17(6):454-457.
[6] 孟凤霞,王义冠,冯磊,等. 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1): 4-10.
[7] 晁斌,阮峰,崔利伟,等. 绿篱技术在社区蚊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3,19(6):494-497.
[8] Li X,Wang ZM,Dong YD,et al. Evaluation of lambdacyhalothrin barrier spray on vegetation for control of Aedes albopictus in China[J]. J Am Mosq Control Assoc,2010,26(3): 346-348.
[9] 邓惠,刘旭振,蓝志忠,等. 广东省韶关市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2): 203-205.
[10] 黄清臻,傅军华,严子锵,等. 城市登革热防控几点建议[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2):117-119.
[11] 周毅彬,赵彤言,冷培恩. 孳生地治理对控制白纹伊蚊效果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