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8年 29卷 3期
刊出日期 2018-06-20

论著
生物学与生态学
综述
经验交流
调查研究
论著
221 任红艳, 吴伟, 李乔玄, 鲁亮
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的广东省登革热疫情预测研究
目的 构建并校验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登革热疫情预测模型,为登革热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方法参考。方法 基于登革热疫情资料和地理环境时空数据,分析登革热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登革热病例空间自相关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广州和佛山市(广佛)的登革热疫情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利用Matlab 7.0软件完成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训练和模拟。结果 2014年8-10月广佛地区登革热病例的空间分布中,发生本地病例数最高分别为90、386和456例/km2,疫情空间分布主要聚集在广佛交界处;广佛地区登革热本地疫情在1 km×1 km尺度上具有极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P=0.001,Z=134.402 5,全局Moran's I指数=0.606 5);当月(8-10月)登革热本地病例疫情与上月(7-9月)疫情(本地病例与输入性病例)、气象(温度、湿度、降雨量)、社会(人口密度、城乡居民用地、林地、耕地)等多因素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基于BP神经网络的登革热疫情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关系数为0.773,均方根误差为7.522 0。结论 广佛地区的登革热疫情并非随机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登革热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广佛地区登革热疫情的时空分布。
2018 Vol. 29 (3): 221-22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72KB] ( )
226 郑斓, 李乔玄, 任红艳, 施润和, 白开旭, 鲁亮
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登革热疫情与社会环境要素的空间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要素对登革热疫情空间分布的影响,为有效防控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 以蚊媒监测点周围0.5~6.0 k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道路密度等社会环境要素作为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的输入变量,分析广州市社会经济因素对登革热疫情空间分布的影响。采用留一交叉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即用n-1个样本建立回归方程,计算剩余1个样本的预测值,并与该样本的实测病例数进行比较。结果 监测点不同范围内的社会环境变量对登革热疫情空间分布的贡献程度存在差异,半径为6、2、1、1和2 km缓冲区内的人口密度、道路密度、耕地、林地和农村居民用地的面积分别对登革热1 km有明显影响(R2=0.567、0.512、0.275、0.106和0.041),而整体LUR模型调整R2为0.648(F=55.944,P < 0.01),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拟合精度达0.728 8,总体水平较好。结论 社会经济要素在不同研究范围下对登革热疫情空间分布的影响不同,LUR模型可较好地预测登革热病例空间分布,从而为当地卫生部门防控登革热提供方法支持。
2018 Vol. 29 (3): 226-23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14KB] ( )
231 白迪, 刘海舟, 蔡全信, 袁志明, 张经常, 陈贵红, 金玉华, 陈燕芳, 梁邦新, 宋光超, 闫建平
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水剂对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地区蚋的控制研究
目的 调查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Bti)水剂对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河岸谷盆地区蚋的控制效果。方法 2012-2015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5团,通过室内和野外试验测试Bti对蚋的杀灭能力;采用SPSS 19.0软件的Probit回归方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90%致死浓度(LC90)及其95% CI结果 在实验室条件下,Bti对蚋幼虫的LC50和LC90分别为0.034×10-6和0.118×10-6 g/ml;野外大面积施用Bti,12 h对蚋幼虫的杀灭率 > 83.21%,24 h杀灭率 > 97.07%;2013-2015年该地区连续施用Bti,蚋成虫数量降低了89.43%。结论 Bti水剂对蚋幼虫有良好的杀灭和防控效果,对新疆额尔齐斯河下游地区蚋成虫的防控效果显著,为野外蚋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8 Vol. 29 (3): 231-23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09KB] ( )
235 杨诗杰, 刘辉, 李奔福, 字金荣, 彭佳, 王东, 盖瑶, 张雄英, 巴建峰, 刘启胜, 薛靖波, 肖宁
四川省石渠县2016年小兽感染棘球蚴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四川省石渠县野外小兽棘球蚴感染情况,为有效防治棘球蚴病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6年4、6、8和10月在四川省石渠县采用夹捕法、绳套法等捕捉野外小兽并进行剖检,观察棘球蚴感染情况。应用SPSS 17.0和ArcGIS10.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结果 共捕获小兽4 054只,平均捕获率为10.21%(4 054/39 720),小兽平均密度为188.56只/hm2,棘球蚴感染率为4.93%(200/4 054);其中高原鼠兔、青海田鼠和藏仓鼠捕获数分别为2 232、1 792和30只;高原鼠兔的密度和感染率均高于青海田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0,P=0.004;χ2=25.652,P=0.000);夏季牧场小兽密度(213.28只/hm2)高于冬季牧场(158.77只/hm2),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340,P=0.000)。冬季牧场青海田鼠的感染率(4.69%)高于夏季牧场(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P=0.044)。在4、6、8、10月,高原鼠兔、青海田鼠的感染率均迅速增高(χ趋势2=12.109,P=0.000;χ趋势2=3.415,P=0.038)。结论 石渠县棘球蚴感染的小兽主要是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且分布广、密度大,感染率高,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传播风险。
2018 Vol. 29 (3): 235-23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031KB] ( )
239 乌兰图雅, 高娃, 殷旭红, 曹民治, 郭生春, 王强, 阿日奔吉日嘎拉, 刘美琴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地区鼠类携带疏螺旋体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鼠类分布、疏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型等,为该地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15-2016年每年的4-6月、9-10月采用夹夜法捕获鼠类,采用特异性PCR扩增法对标本进行疏螺旋体检测,并通过测序和序列比对等进行疏螺旋体基因型分析。结果 共捕获鼠类480只,其中子午沙鼠(174只)和长爪沙鼠(124只)数量居多,为该地优势鼠种。鼠类脾脏标本经PCR检测,共发现8份疏螺旋体flaB16S rDNA基因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67%,其中毛足鼠和长爪沙鼠的阳性率分别为7.14%(2/28)和4.84%(6/124)。对阳性标本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发现,感染的疏螺旋体为Borrelia afzeliiB. garinii结论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鼠类携带的疏螺旋体以B.afzeliiB. garinii为主,应加强该病原体的检测和莱姆病防制。
2018 Vol. 29 (3): 239-24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39KB] ( )
242 周水茂, 李联军, 贾西帅, 杨燕, 徐明星, 陈芳
输入性恶性疟原虫Pfcrtpfmdr1基因突变关联性分析
目的 了解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Pfcrt)和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1(pfmdr1)相关位点突变情况及其关联性。方法 2009-2016年,采集武汉市从非洲和东南亚等回国人员恶性疟患者血样,利用巢式PCR扩增恶性疟原虫Pfcrtpfmdr1基因,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ApoⅠ、AseⅠ和EcoRv对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相关位点的突变性。结果 232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Pfcrt76和pfmdr186、1042、1246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55.2%、17.2%、5.2%和8.6%,pfmdr1总突变率为26.3%;东南亚患者血样未检出pfmdr186和pfmdr11246位点突变;非洲输入性恶性疟患者Pfcrt76突变和未突变中pfmdr186、1042、1246位点及pfmdr1总突变率分别为28.6%、3.8%、12.4%、36.2%和10.4%、2.1%、7.3%、17.7%。患者症状与Pfcrt76、pfmdr186、1042、1246位点突变连锁不平衡分析,D'和r2分别为0.230和0.018、0.290和0.004、0.996和0.012、0.150和0.035。结论 输入地为非洲和东南亚缅甸的恶性疟原虫pfmdr1基因突变位点存在差异,Pfcrt76突变与pfmdr1突变和pfmdr186点突变呈正相关。
2018 Vol. 29 (3): 242-24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63KB] ( )
246 罗巧, 高正辉, 李胜振, 朱芬
不同食物对大头金蝇的卵巢发育及其产卵动态影响研究
目的 了解大头金蝇取食不同食物对其卵巢发育的影响及产卵动态,为研究大头金蝇的生殖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待大头金蝇成虫羽化后,大头金蝇雌虫取食猪粪、猪瘦肉、熟鸡蛋和奶粉,观察饲喂不同时间后其卵巢发育情况,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大头金蝇取食不同食物后的卵巢发育长度差异。结果 大头金蝇取食熟鸡蛋和猪瘦肉,其分别在第10、5天完成卵巢发育,而取食猪粪或奶粉,第20天仍未见卵巢发育;猪瘦肉组的大头金蝇雌虫卵巢长度大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d:F=13.054,ν=3,P=0.000;3 d:F=84.584,ν=3,P=0.000;5 d:F=42.065,ν=3,P=0.005)。饲喂猪瘦肉的大头金蝇雌性成虫第5天就完成了卵巢发育并开始产卵,第7天进入首个产卵高峰,第9天时产卵达最高峰值为16.6 mg,之后产卵峰值在6.0~10.0 mg。结论 大头金蝇成虫取食猪粪和奶粉,其卵巢不能完成发育,取食熟鸡蛋其卵巢发育缓慢,取食猪瘦肉其卵巢发育最快;产卵动态受营养源影响。
2018 Vol. 29 (3): 246-24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09KB] ( )
250 黄振东, 万晴, 庄桂芬, 薛志静, 张瑞玲, 张忠
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 研究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浸虫法和饲喂法研究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丽蝇蛹集金小蜂成虫的安全性;采用浸渍法研究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幼期的安全性。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法。结果 浸虫法和饲喂法处理后丽蝇蛹集金小蜂雌蜂寿命分别为(11.09±0.15)和(10.92±0.15) d,对照组雌蜂寿命为(10.99±0.19) d,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93,P=0.446);浸虫法和饲喂法雄蜂寿命分别为(5.83±0.09)和(5.88±0.03) d,对照组雄蜂寿命为(5.75±0.09) d,三者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2.614,P=0.152)。被寄生不同时间的棕尾别麻蝇蛹浸渍球孢白僵菌孢子液后,蝇蛹中丽蝇蛹集金小蜂的出蜂率 > 80%,平均出蜂数为43只/蛹,雌蜂比 > 90%,羽化出的丽蝇蛹集金小蜂雌雄蜂体长平均为2.0和1.4 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羽化出的雌蜂对棕尾别麻蝇蛹的寄生率均 > 90%,出蜂率 > 80%,平均出蜂数约为43只/蛹,后代的雌蜂比 > 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幼期暴露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后代品质均无显著影响,两者可联合应用于蝇类的生物防治。
2018 Vol. 29 (3): 250-25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04KB] ( )
254 吕锡宏, 程华, 郭晓芹, 费胜军, 庞博文, 陆伟伟, 高佩云, 冷培恩
上海市松江区积水容器白纹伊蚊越冬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掌握上海市松江区积水容器白纹伊蚊的越冬状况,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越冬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2017年1-3月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方法,随机采集上海市松江区11个街道(镇)居民小区底楼庭院周边积水容器中的积水,在人工气候箱中孵化2周,观察和记录是否有白纹伊蚊幼虫孵化及孵化时间,利用SPSS 16.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白纹伊蚊越冬卵孵化阳性率达40.27%(60/149)。各街道(镇)潜在的布雷图指数均 > 20,最低为20.00,最高为66.67。城区白纹伊蚊阳性率高于非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暂时性积水容器和废弃轮胎中白纹伊蚊阳性率均高于固定性积水容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49);60份伊蚊孵化阳性积水中,最短孵化时间需0.75 d (18 h),最长达13.00 d,孵化时间中位数为6.00 d;随着月份的增加,孵化耗时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b=-1.252,P=0.046)。结论 松江区冬季积水容器中白纹伊蚊越冬卵孵化阳性率较高,暂时性积水容器和废弃轮胎是其主要越冬场所;1-3月白纹伊蚊孵化耗时逐月降低,故应在冬季后、早春前积极开展防控工作,从源头上降低和控制区域内次年的白纹伊蚊密度。
2018 Vol. 29 (3): 254-25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20KB] ( )
259 王飞, 高强, 吕锡宏, 陆珏磊, 冷培恩
上海市地面排水系统2017年蚊虫孳生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上海市部分区域地面雨水井及检查井中蚊虫孳生状况,为雨水井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7月调查上海市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和郊区有代表性的居民区、公园及道路上雨水井及检查井积水情况和蚊虫孳生情况;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和百分比表示,阳性率间的比较采用四格表Chi-square检验。结果 共调查雨水井878个,积水率为41.69%,蚊虫孳生阳性率为49.73%,其中平篦型和立篦型雨水井阳性率分别为50.36%和47.67%,蚊虫平均密度为9.97条/勺;调查检查井284个,积水率为82.04%,蚊虫孳生阳性率为18.88%,蚊虫平均密度为4.85条/勺;雨水井蚊虫孳生阳性率高于雨水井中的检查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43,P=0.000);3种环境雨水井及检查井蚊虫孳生阳性率均以居民区最高,分别为56.46%和23.23%,公园为45.35%和12.50%,道路为35.21%和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3、6.399,P=0.005、0.042)。雨水井及检查井均有白纹伊蚊(52.20%和29.55%)和淡色/致倦库蚊(47.80%和70.45%)孳生。结论 雨水井是城市地面排水系统中蚊虫的重要孳生地,是蚊虫防制中不可忽略的场所,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控制。
2018 Vol. 29 (3): 259-26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86KB] ( )
263 姚璇, 熊进峰, 黄晓波
湖北省2014-2016年城市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比较及启示
目的 比较分析湖北省2014-2016年城市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考核结果,为各地创建卫生城市和病媒生物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6年湖北省49个市(县)的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考核结果,统计总体通过率和评级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分析鼠、蚊、蝇、蜚蠊密度控制4个项目及其相关指标的评级构成。结果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考核一次性全达标率为89.80%,非一次性达标的主要原因为蝇密度控制未达到评估水平的C级。全达标城市的鼠、蜚蠊密度控制水平主要获评等级为B级,构成比分别为57.14%和59.18%;蚊、蝇密度控制水平主要获评等级为C级,构成比分别为69.39%和67.35%,项目间等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103,P=0.000);A级水平构成比较低的为鼠、蚊、蝇。防鼠、防蝇设施和小型积水蚊密度为控制的难点。结论 控制城市病媒生物密度在国家标准以内,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保障机制、部门协调与配合及发动居民参与;城市病媒生物管理应在逐项落实各指标的前提下,加强重点和难点的控制,提高整体控制水平。
2018 Vol. 29 (3): 263-26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44KB] ( )
267 刘仰青, 柳小青, 虞以新
南昌市2009-2012年不同生境蠓类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不同生境蠓科昆虫的分布及其季节消长等生态习性,为预防和控制蠓及蠓传疾病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2009-2012年在南昌市城区5种生境内采用灯诱法对蠓科昆虫进行监测,每月监测2次,上、下旬各1次。利用SPSS 19.0和Excel 2007软件对不同生境的蠓密度及其季节消长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集蠓63 874只,隶属于8属88种,其中毛蠓属8种、裸蠓属9种、铗蠓属28种、蠛蠓属7种、库蠓属33种、阿蠓属、柱蠓属和贝蠓属各1种。其中发现并描述4个新种。以牲畜棚蠓密度最高,达4.12只(灯/·h)。居民区和医院均以毛蠓属蠓类数量最多,分别占各生境捕获总数的36.07%和43.50%;公园以铗蠓属和毛蠓属蠓类数量最多,分别占34.04%和31.92%;农户和牲畜棚均以库蠓属为主,分别占各生境的49.14%和86.35%。库蠓属和蠛蠓属是南昌地区的优势属种,其数量占捕获总数的41.79%。蠓科昆虫全年在7、9月有2个较固定的活动高峰。结论 蠓科昆虫特别是吸血蠓在人、畜活动和生活等生境广泛分布,有潜在的蠓传人畜传染病的风险。
2018 Vol. 29 (3): 267-27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728KB] ( )
271 马桢红, 陈学良, 顾灯安
江苏省苏州市2011-2015年蚊类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特征
目的 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市蚊类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特征进行调查,为媒介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每年的4-11月,利用诱蚊灯法在居民区、公园、医院和郊区农村民房、牲畜棚5种生境进行蚊类调查。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群落指数,分析蚊种分布特征。结果 共捕获成蚊69 414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5属11种,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为城区和农村的优势种。5种生境以郊区农村民房的蚊类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达1.16,均匀度指数最高为民房(0.56),优势度指数最高为医院(0.76)。公园与医院之间蚊类群落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999 9,居民区与医院及公园之间分别为0.990 5和0.990 4,农村民房与牲畜棚之间为0.901 8,居民区与牲畜棚之间最低,为0.246 3。结论 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主要防制对象,农村民房和牲畜棚为蚊虫防制的主要生境。
2018 Vol. 29 (3): 271-27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85KB] ( )
274 刘阳, 张韶华, 梁焯南
深圳市2010-2015年蝇类调查及区系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蝇种构成及其区系特征。方法 2010-2015年在深圳市利用网捕法和笼诱法采集蝇类并进行鉴定,统计蝇类名录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区系分析。结果 深圳市目前记录蝇类3科38属77种,包括广东省新纪录种5种和深圳市新纪录种22种;东洋界蝇种25种,东洋界与古北界共有蝇种13种,东洋、古北、澳洲三界共有蝇种12种,其他区系组合共27种;仅华南区分布种18种,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种14种,全国广布种11种,除青藏区分布的广布种有7种外,其他区系组合共有27种。结论 深圳市蝇类区系较为复杂,以东洋界成分为主;蝇种以仅华南区分布种及华南区和华中区共有种居多。
2018 Vol. 29 (3): 274-27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44KB] ( )
279 吕洁毅, 何振毅, 丁国允, 刘谢, 伍华驹, 张才志, 王忱
硫酰氟熏蒸杀灭蜚蠊卵荚剂量与时间的量效学研究
目的 研究口岸常用熏蒸剂硫酰氟杀灭蜚蠊卵荚的最佳投药剂量与时间关系。方法 在实验室对各组美洲大蠊卵荚进行熏蒸处理,观察其孵化情况,运用趋势面模型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通过现场实验验证。结果 趋势面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26.776,P < 0.000 1,判定系数R2=0.918);该模型可预测硫酰氟熏蒸杀灭卵荚的剂量与时间关系;现场实验按照预测剂量-时间数据,运用熏蒸剂量计算公式计算,起始投药浓度为36 g/m3、投药量为2.7 kg、熏蒸作用20 h,杀灭率达100%。结论 掌握硫酰氟杀灭蜚蠊卵荚的最佳剂量与作用时间关系,为指导口岸有效开展集装箱熏蒸杀虫工作提供依据。
2018 Vol. 29 (3): 279-28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61KB] ( )
283 吴红照, 刘营, 黄文忠, 凌锋, 楼永锦, 孙继民, 龚震宇, 侯娟, 陈恩富
浙江省浦江县“无蚊村”建设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薛下庄村以创建“无蚊村”为载体的农村蚊虫控制工作模式和效果进行评价,为农村地区蚊虫防制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2016-2017年每年的4-10月,采用诱蚊灯法和百户指数法调查薛下庄村的蚊密度。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试点村和对照村各50户,每户选择1名家庭成员,以面对面问卷方式进行防灭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以座谈访问、查阅资料、现场察看方式考核评估“无蚊村”建设的工作模式。结果 2017年4-10月薛下庄村蚊密度分别为0.50、0.50、0、0、0.75、0、0只(灯/·夜),百户指数分别为18.00、4.00、4.00、2.00、0、2.00、2.00处/100户,蚊密度低于2016年同期水平。村民防灭蚊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达82.80%,高于对照村(67.80%)。结论 创建以“无蚊村”为载体的农村蚊虫控制工作模式,可有效降低蚊密度;“无蚊村”建设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对科学、有效、低成本、可持续地开展农村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借鉴意义。
2018 Vol. 29 (3): 283-28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63KB] ( )
生物学与生态学
287 吴德, 刘国平, 孙久峰, 谈琦琪, 张欣, 张欢, 周惠琼, 梁国栋
广东省吸血蠓一新种及一中国新纪录(双翅目:蠓科)
该文报道了广东省恩平市吸血蠓一新种和一中国新纪录种:恩平库蠓(Culicoides enpingensis Wu et Liu,sp.nov.)和柯卡库蠓(C.calcaratus Wirth et Hubert,1989)。恩平库蠓与龙溪库蠓(C.lunchiensis Chen et Tsai,1962)相近似,但后者翅径5室和臀室基部淡斑的形状不同;雄虫阳茎中叶端部有1对耳状突,末端钝圆,阳基侧突端部有细分枝与本新种明显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军区CDC (沈阳110034)。
2018 Vol. 29 (3): 287-28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77KB] ( )
290 武春光, 刘国平
中国库蠓属华蠓亚属分类及一新种(双翅目:蠓科)
该文报道了我国库蠓属华蠓亚属已知9种,其中包括1新种景洪库蠓[CulicoidesSinocoides)jinghongensis Wuet Liu,sp.nov.]。该新种与多色库蠓[C.(S.)multifarious Liu,Gong et Zhang,2003]相近似,但后者翅径5室和臀室淡斑的数量和形态与本新种明显不同。该文记述了库蠓属华蠓亚属已知种在国内的分布情况、主要鉴别特征的测量值,并编制分种检索表和绘制形态特征图。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军区CDC (沈阳,110034)。
2018 Vol. 29 (3): 290-29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81KB] ( )
调查研究
293 马勇, 杜国义, 周松, 刘冠纯, 杨顺林, 王海峰, 张懿晖, 杨建明, 姚剑坤, 崔树学, 谢树军
河北省1950-2013年动物鼠疫流行特征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河北省动物鼠疫流行因素,为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河北省1950-2013年鼠疫监测资料。采用鼠疫四步检验法检验啮齿类动物;采用集组法或单只拉胃法检验蚤类。结果 共检测啮齿类动物240 358只,发现鼠疫阳性材料123份;检测媒介蚤14 856匹,鼠疫耶尔森菌阳性材料5份;河北省共有7个动物鼠疫流行年份。结论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呈间歇性流行,主要宿主动物变迁是发生动物间鼠疫的主要因素,长爪沙鼠密度在动物鼠疫流行年前后均有上升,应引起注意。
2018 Vol. 29 (3): 293-29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06KB] ( )
296 靳木子, 郝广福, 王静, 李娟, 韩丹, 张胜, 田丽
内蒙古乌拉特口岸地区2015年鼠类携带病原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2015年内蒙古乌拉特口岸地区鼠类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获鼠类,解剖取其内脏组织,利用PCR法检测14种病原体核酸。结果 2015年4-6月在乌拉特口岸地区共捕获鼠类44只,其中五趾跳鼠42只,小家鼠和毛足鼠各1只。从五趾跳鼠中检测到巴尔通体核酸阳性17份和贝氏柯克斯体核酸阳性2份,其他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乌拉特口岸地区鼠类以五趾跳鼠为主,其携带巴尔通体和贝氏柯克斯体,今后应加强人群感染和相关疾病的监测。
2018 Vol. 29 (3): 296-29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03KB] ( )
298 李艳萍, 黄东升, 赵明, 马云良
云南省保山市2008-2015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云南省保山市鼠疫动物宿主、媒介种类和密度情况,为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5年在保山市5个县(区)各乡(镇)鼠疫监测点,室内采用鼠笼、室外采用鼠夹法捕获小兽,计算小兽密度、蚤指数和染蚤率,运用R version 3.4.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IHA检测小兽鼠疫F1抗体,用病原体分离方法培养小兽肝、脾和蚤类标本。结果 共捕获小兽19 504只,隶属3目7科19属25种,室内小兽密度平均为0.84%,室外小兽密度平均为0.95%;共检小兽13 978只,染蚤小兽4 749只,检获蚤隶属于5科15属21种,染蚤率为33.97%,不同小兽种类的染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167,P=0.000),不同县(区)蚤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 016.086,P=0.000);培养小兽肝、脾标本18 392份,均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IHA检测5 380份血清标本,均为阴性。结论 近年来保山市鼠疫宿主、媒介种类和密度保持相对稳定,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
2018 Vol. 29 (3): 298-30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760KB] ( )
303 冯建萍, 郭文涛, 杨建国, 李存香, 赵海红, 金星, 辛有全, 金丽霞, 熊浩明, 祁芝珍
5种干粉培养基对鼠疫耶尔森菌生长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干粉培养基对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生长作用,筛选优质干粉培养基。方法 分别按照5种干粉培养基(赫氏培养基、营养琼脂、亚硫酸钠琼脂基础、溶血琼脂基础和赫金格尔干粉培养基)说明制作培养基,倾注平皿。将0.1 ml鼠疫菌悬液涂布于制备好的平皿中,于28℃ 48 h培养后进行活菌计数,观察鼠疫菌在5种干粉培养基中的生长效果。结果 鼠疫菌在赫氏培养基、营养琼脂、亚硫酸钠琼脂基础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溶血琼脂基础、赫金格尔干粉培养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鼠疫菌在溶血琼脂基础和赫金格尔干粉培养基中的生长效果优于赫氏培养基、营养琼脂和亚硫酸钠琼脂基础培养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5种干粉培养基均可用于鼠疫菌的分离培养,但溶血琼脂基础干粉和赫金格尔干粉培养基中鼠疫菌的生长效果优于其他3种干粉培养基。
2018 Vol. 29 (3): 303-30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88KB] ( )
305 赵杨, 许明, 王伟娜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水上竞赛项目病媒生物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水上竞赛项目病媒生物密度及其分布,为科学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天津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于2017年6-7月对第十三届全运会水上竞赛项目周边的蚊、蝇、鼠和蜚蠊孳生生境及其密度进行调查。结果 全运会水上竞赛项目主要受蚊虫和鼠类侵害。河道沿岸景观带以及拆迁区灌木丛成蚊侵害严重,蚊密度分别为38.50和43.96只(灯/·h),芦苇荡和小型积水为蚊幼虫的孳生场所,勺舀指数分别为12.00和9.17条/勺,围墙及拆迁区域鼠类侵害严重,鼠密度分别为2.15%和1.54%。结论 前期完善的病媒生物调查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撑,是全运会水上竞赛项目病媒生物防制成功的关键。
2018 Vol. 29 (3): 305-30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69KB] ( )
307 蒋国钦, 何学军, 李金
浙江省绍兴市2017年家蝇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绍兴市家蝇雌成虫对残杀威、DDVP、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家蝇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WH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2017年8-9月于绍兴市主城区捕获家蝇,繁殖1代,测定其羽化后4~5日龄的雌成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其95% CI结果 绍兴市家蝇对残杀威、DDVP、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残杀威已基本失效,无法得出检测结果;对溴氰菊酯、DDVP、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LD50分别为0.064 64、3.117 46、0.231 42和0.180 47 μg/♀;抗性倍数分别为71.82、68.82、64.28和16.71倍。结论 绍兴市家蝇对残杀威、DDVP、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为高抗,对氯菊酯抗药性为中抗;应继续开展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2018 Vol. 29 (3): 307-30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92KB] ( )
309 阳波, 王海涛, 张婷婷, 张雯, 曹立娜, 李文平, 罗成旺
传染病控制中基因组大数据管理的初步构建
目的 探讨基因组大数据管理架构,提升传染病控制中基因组大数据管理水平。方法 收集和参考传染病控制领域基因组大数据的重要科技文献以及政策性资料,采用Delphi法咨询相关专家总结归纳管理要素,建设信息化的管理平台。结果 初步构建数据管理方案、试剂耗材及相关服务采购管理信息平台和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等协同管理体系,采购管理平台由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测序服务公司组成,并与基因组数据库关联,进行数据的审核、验收和分析,做到数据及时更新和共享,比传统的审核流程快8~9 d。制定平台的基本框架和功能分区,改变其粗放式管理传统做法,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结论 基因组大数据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平台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及专业化建设,为课题的结题和审计提供统计数据,提升服务保障功能。
2018 Vol. 29 (3): 309-31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915KB] ( )
综述
313 郝蕙玲
昆虫化学生态学在卫生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昆虫化学生态是化学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意义重大,而且已广泛应用于农林虫害防治实践,并发挥重要作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卫生害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选择了有别于植食性害虫的化学生态模式,在形态、行为及代谢、生殖等方面与外界环境产生了良好的适应性。其中,昆虫信息素、植物源功能性化合物,以及基于产卵场所需求、食物能量需求等多种环境信号因子,在其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信号引导作用。该文就化学生态学在蚊、蝇、蜚蠊等重要卫生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同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一些观点与对策。
2018 Vol. 29 (3): 313-31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00KB] ( )
317 卫沫, 唐建霞, 朱国鼎, 曹俊
组学方法在昆虫杀虫剂抗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杀虫剂在卫生和农业害虫防治领域的广泛使用,使昆虫杀虫剂抗性的产生成为进化的一种必然结果,昆虫杀虫剂抗性的防控和新型杀虫剂的研究均有赖于对杀虫剂抗性机制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和应用,昆虫对杀虫剂抗性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多新进展。该文对组学方法在昆虫杀虫剂抗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组学研究在昆虫杀虫剂抗性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总结与展望。
2018 Vol. 29 (3): 317-32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30KB] ( )
经验交流
321 王桂安, 马晓, 杨思嘉, 陈小英, 孙斌, 朱光锋
宁波市媒介生物网络标本库建设与应用
目的 了解宁波市病媒生物种类分布信息,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标本库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基层人员对病媒生物种类的鉴定水平。方法 通过对病媒生物区系调查掌握物种分布特点,建立宁波市媒介生物网络标本库,实现对监测物种的快速查询、比较和鉴定。结果 标本库的建立提高了基层专业人员对病媒生物种类鉴定的便利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宁波地区主要病媒生物分布地图,增强了相关人员对媒介传染病的分析研究能力,有助于全民媒介生物传染病科普水平的提升。结论 宁波市媒介生物网络标本库对标本库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为指导媒介生物监测及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2018 Vol. 29 (3): 321-32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133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