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8年 29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8-04-20

论著
PCO专栏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系列报告系列4:蜚蠊监测
政策与标准
综述
经验交流
调查研究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系列报告系列4:蜚蠊监测
113 吴海霞, 鲁亮, 孟凤霞, 郭玉红, 刘小波, 李贵昌, 任东升, 岳玉娟, 刘起勇
2006-2015年我国蜚蠊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蜚蠊的常见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有效防控蜚蠊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5年我国病媒生物监测国家级监测点蜚蠊数据,分析其种类构成比,比较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不同省份蜚蠊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2006-2015年捕获蜚蠊中德国小蠊占95.64%,密度达0.86只/张,且其在各环境的密度均为最高;美洲大蠊排第2位。蜚蠊总密度及侵害率在餐饮行业与农贸市场接近,均较高,密度分别达1.53和1.46只/张,侵害率分别为19.41%和18.89%,医院的密度和侵害率最低;德国小蠊在各环境的密度排名与蜚蠊总密度相同,美洲大蠊则以农贸市场密度最高。捕获蜚蠊总密度和总侵害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其分别在2013和2012年后有所上升;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与蜚蠊总密度的年消长趋势相似;监测省份中蜚蠊密度大部分< 1.50只/张,以四川省密度最高,达3.19只/张;蜚蠊的侵害率大部分均< 20%,以山西、海南省的侵害率最高,均> 30%。各监测点捕获蜚蠊总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型,分别在9和10月达到峰值;优势种德国小蠊与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一致;美洲大蠊的季节消长趋势也呈单峰曲线,但在6-9月密度一直较高;不同环境中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基本均呈单峰曲线,但农贸市场、宾馆、医院侵害率呈双峰曲线,在2月和6-10月各出现一个高峰。结论 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中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蜚蠊密度和侵害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2014年前后有反弹,需注意监测;餐饮行业和农贸市场环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较高,要加强该类环境蜚蠊的监测和防制;总体上8-10月是我国蜚蠊活动的高峰期,需在高峰前做好防制工作。
2018 Vol. 29 (2): 113-11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353KB] ( )
论著
120 陈翰明, 高景鹏, 姜进勇, 彭恒, 马雅军
我国白纹伊蚊现场群体击倒抗性基因I1532和F1534突变检测及I1532T突变等位基因报告
目的 检测我国白纹伊蚊现场群体的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初步探讨现场群体kdr基因的适应性进化。方法 2016年10月及2017年6-10月,在上海市杨浦区、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和云南省景洪市外环境或公园白纹伊蚊孳生地舀取蚊幼虫和蛹,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或直接采集成蚊。鉴定种类后,单只蚊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神经细胞膜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部分片段,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检测kdr基因突变情况,应用GENPOP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 共检测4个现场群体299只白纹伊蚊,发现kdr基因I1532和F1534位点突变。1532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分别为野生型ATC/I(91.30%)和突变型ACC/T(8.70%);1534位点共有5种等位基因,分别为野生型TTC/F,突变型TCC/S、TCG/S、TTG/L和TGC/C,等位基因频率为45.99%、52.01%、0.33%、1.00%和0.67%。2个位点同时突变的个体共有27个(9.03%)。群体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P > 0.001),2个位点在遗传中为连锁关联关系(P < 0.01)。结论 首次记录了我国白纹伊蚊群体在1532位点存在突变I1532T和1534位点新的突变等位基因TCG/S,以及1个个体存在2个位点同时突变的新问题。结果提示,4个白纹伊蚊现场群体对菊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抗性,多个位点突变可能与杀虫剂的选择压力有关。
2018 Vol. 29 (2): 120-12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61KB] ( )
126 开文龙, 师灿南, 赵春春, 刘起勇, 宋秀平, 任东升, 李洪斌, 范建华, 周红宁, 孟凤霞
除虫脲对登革热媒介伊蚊拟除虫菊酯类抗性种群的作用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除虫脲对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作用效果,为蚊虫抗药性治理和蚊媒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WHO推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抗药性测定方法,以采自景洪市登革热疫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及实验室敏感品系为研究对象,研究除虫脲对这2种伊蚊的作用效果及其特点;用SPSS 24.0软件进行概率回归分析,得到除虫脲对伊蚊敏感品系和抗性种群的半数抑制剂量(IE50),计算抗性倍数;通过观察不同浓度除虫脲作用下伊蚊的虫态构成及死亡情况,分析除虫脲对伊蚊的作用特点。结果 景洪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拟除虫菊酯类抗性种群对除虫脲的IE50及95%CI分别为0.002 33(0.001 98~0.003 12)和0.002 53(0.002 16~0.002 89)μg/ml,其抗性倍数分别为1.77和1.71倍,属于敏感平,除虫脲与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无交互抗性;使用除虫脲后,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死亡高峰均在第4~6天,表明与常用的化学杀虫剂比较,除虫脲致死作用比较缓慢;不同浓度除虫脲对蚊虫作用效果不同,低浓度主要在成蚊阶段死亡,高浓度均出现蛹和/或幼虫死亡。结论 景洪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抗性种群对除虫脲均敏感,推荐使用剂量为0.006 μg/ml,但其致死作用比较缓慢,适用于蚊虫的抗性治理和可持续控制。
2018 Vol. 29 (2): 126-12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437KB] ( )
130 刘蓬勃, 孙琬琬, 王君, 刘起勇, 宋秀平, 郭玉红, 鲁亮
滇西南地区埃及伊蚊种群微卫星标记筛选研究
目的 研究滇西南地区埃及伊蚊种群遗传学特征,针对该地区的埃及伊蚊种群筛选新的微卫星位点。方法 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埃及伊蚊全基因组数据,利用Tandem Repeats Finder软件查找全基因组中的微卫星位点,选择重复单位为2~4 bp且重复次数< 30的微卫星位点,对其侧链进行BLAST比对,选择在基因组中单拷贝的位点设计引物,再对引物进行BLAST比对,选择扩增产物为单拷贝的引物进行相关筛选。结果 从17个全基因组中共获得80条微卫星序列,并成功设计出11对多态性引物,核心序列包括5对2碱基重复,5对3碱基重复以及1对4碱基重复,共有9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有9个等位基因,观察杂合度平均值为(0.394±0.026)。结论 设计引物可稳定地扩增出目标条带,且多态性较高,可以用于埃及伊蚊的种群遗传学研究。
2018 Vol. 29 (2): 130-13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34KB] ( )
134 陆靖, 史琦琪, 程鹏, 公茂庆, 崔文, 谭文彬
淡色库蚊抗性种群和敏感品系中铁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分析
目的 对淡色库蚊抗性种群和敏感品系中的铁蛋白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方法 设计引物,扩增目的基因全长、纯化测序、序列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铁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假设检验中的t检验方法,对2种不同处理的淡色库蚊样本体内铁蛋白基因表达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功扩增淡色库蚊铁蛋白基因片段,经荧光定量PCR测定,淡色库蚊敏感品系铁蛋白荧光定量(F)和抗性种群铁蛋白荧光定量(F)平均值分别为11.41和15.73,内参基因荧光定量(β和β)平均值分别为10.03和18.27,铁蛋白基因在淡色库蚊抗性种群中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15.08倍,t检验结果显示,两样本体内铁蛋白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00,P < 0.001)。结论 淡色库蚊铁蛋白基因可作为蚊虫抗性检测及治理的靶标基因。
2018 Vol. 29 (2): 134-13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912KB] ( )
138 刘倩倩, 吴炳耀, 何江, 胡双双, 杨庆贵, 孙立新
江苏口岸常见蚊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江苏各口岸常见蚊虫中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及其系统发育关系,为基于Wolbachia的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2015年6-9月采用诱蚊灯法和二氧化碳诱捕法在江苏省苏州、常州、无锡、南京、南通、扬州、泰州、连云港、徐州和淮安10个口岸地区诱捕蚊虫,提取单只蚊虫的DNA,PCR扩增后检测蚊虫Wolbachia wsp基因,计算感染率;并对所有wsp基因进行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共检测江苏省10个口岸地区的5种常见蚊虫,Wolbachia总感染率为26.80%,以尖音库蚊复合组感染率(47.81%)最高,其次为骚扰阿蚊(46.24%)、白纹伊蚊(34.06%)和三带喙库蚊(1.25%),而中华按蚊未见感染。这些蚊虫的Wolbachia wsp基因共享10个单倍型,其遗传距离在0.002~0.263之间。Hap-1、Hap-7、Hap-8、Hap-9和Hap-10为同种蚊虫所独有,而Hap-2、Hap-4和Hap-5在江苏不同口岸蚊虫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2~3种蚊虫间共享。其中Hap-1和Hap-2属A大组Wolbachia,而其余单倍型属B大组Wolbachia结论 江苏各口岸常见蚊虫共携带2种Wolbachia,其在蚊虫种内、种间分布多样,基本掌握了江苏不同口岸蚊虫Wolbachia的感染情况,是将来基于Wolbachia特性对蚊媒及蚊媒病控制的关键。
2018 Vol. 29 (2): 138-14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91KB] ( )
143 姚丹丹, 冯志勇, 姜洪雪
广东省青毛鼠的DNA条形码鉴定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未知鼠种样本进行种类鉴定。方法 以2016年在广东省阳春市捕获的2只鼠样本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BatL5310和R6036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进行BLAST比对,采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基于双参数模型计算遗传距离。结果 2只鼠样本的DNA条形码序列一致,为同一种鼠,与NCBI中青毛鼠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9%,且与青毛鼠(JN105108.1)的遗传距离为0.004 6,低于种内遗传距离1%的阈值,因此确认未知鼠为青毛鼠。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高效、快捷的鼠类鉴定方法,可弥补形态学鉴定缺陷。
2018 Vol. 29 (2): 143-14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69KB] ( )
147 杨宇, 高艳菲, 曹旸, 王静, 邓华, 王建成, 陈雪松, 刘丽娟, 徐宝梁
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地区2012-2014年蜱携带病原体调查
目的 通过调查2012-2014年满洲里口岸蜱携带病原体情况,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在满洲里口岸及周边草地和混交林中采集游离蜱,利用体表检视法采集野生黄羊等动物体表的寄生蜱。利用RT-PCR法检测蜱标本中的森林脑炎病毒(TBEV)、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新蜱传布尼亚病毒(NTBV),PCR方法检测蜱标本中的伯氏疏螺旋体、立克次体、土拉热弗朗西丝菌(土拉菌)、巴尔通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贝西虫和贝氏克柯斯体。结果 共采集蜱826只,经鉴定为全沟硬蜱和草原革蜱。2种蜱除未检出土拉菌和巴贝西虫外,其他病原体均有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尔通体、CCHFV、NTBV、TBEV在2种蜱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2、15.776、16.448、21.789、16.448、16.871,均P=0.000)。共捕获寄生蜱43只,游离蜱345只,2种生境蜱的总检出率为5.15%(20/388),伯氏疏螺旋体在2种生境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7,P=0.000)。结论 满洲里口岸蜱携带多种病原体,不同蜱携带病原体的种类有所区别,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在蜱传疾病中比较常见,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2018 Vol. 29 (2): 147-15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85KB] ( )
151 王莹, 周良才, 严薇荣
武汉市登革热风险评估研究
目的 建立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体系,评估登革热传入的风险等级。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法,初步构建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再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优化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系数;利用风险矩阵法评估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结果 该指标体系建立了14个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影响因素指标和6个登革热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指标。德尔菲法专家权威系数均> 0.8,咨询结果具有权威性;专家对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及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579和0.595(χ2=59.478,P < 0.05),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根据指标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值的百分比确定发生风险的等级(69.26%)为很可能发生,风险严重程度(49.70%)为中等,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为高危险度。结论 建立的风险评估体系可用于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的评估;认为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为高危险度的结论符合实际。
2018 Vol. 29 (2): 151-15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87KB] ( )
157 郑宇婷, 杨明东, 周克梅
云南省边境地区2016年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云南省边境地区登革热媒介分布、季节消长及其孳生环境情况,为制定登革热媒介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在云南省17个边境县(市)的蚊虫孳生地捞捕蚊幼虫,记录孳生容器类型,带回实验室饲养至4龄蚊幼虫进行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I)及房屋指数(HI),利用SPSS 17.0软件录入2016年17个监测县(市)统计的暂时性积水容器和永久性积水容器的CI数据,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2016年8月BI、CI和HI最高,分别为9.45、4.15%和6.65%。蚊幼虫孳生地中永久性容器和暂时性容器的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1,P=0.174),17个边境县(市)均有白纹伊蚊分布,其中耿马、景洪、陇川、勐腊、瑞丽、盈江和勐海县(市)有埃及伊蚊分布。结论 云南省边境地区仍存在登革热疫情暴发的风险,应继续加强蚊媒监测和控制。
2018 Vol. 29 (2): 157-16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19KB] ( )
161 运玲, 王福才, 张秋芬, 商秀丽, 晁亦舒, 刘媛媛, 董荣轩
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病媒生物抗药性调查
目的 调查河北省唐山市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病媒生物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唐山世园会科学使用杀虫剂、有效防制病媒生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6年采用浸渍法、点滴法和药膜法对唐山市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的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 唐山市淡色库蚊对双硫磷、毒死蜱、氯氰菊酯、胺菊酯和DDT的抗性倍数分别为0.82、0.50、1.94、2.18和0.88倍,抗性等级均为敏感,2009-2011年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与1983、1991年比较明显增强。家蝇对胺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甲基吡恶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13、2.21、7.07、100.67和6.71倍,除对溴氰菊酯为高抗外,对其他杀虫剂均为低抗;1991年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与1983年比较明显升高,至2012-2016年其抗性倍数呈下降趋势。德国小蠊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胺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28、18.61、35.95、27.05和17.04倍,其抗性等级均为高抗。结论 唐山市针对世园会开展的病媒生物抗药性调查研究,选用敏感性较高的杀虫剂对病媒生物进行合理地杀灭,为2016年世园会有效防制病媒生物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8 Vol. 29 (2): 161-16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85KB] ( )
165 谭梁飞, 胡梦佳, 熊进峰, 姚璇, 周良才, 高燕, 高雄, 倪建伟, 朱彬彬, 贾倩, 都振宝, 郝海波, 胡远峰, 李国辉
湖北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不同地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分别在湖北省武汉、咸宁、黄石、荆州、宜昌、荆门、襄阳、十堰、鄂州和仙桃市采集德国小蠊,带回实验室饲养;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测定经实验室饲养1代的试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DDVP、残杀威和乙酰甲胺磷5种常用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及其95%CI、击倒率和抗性倍数,评价其抗药性情况。结果 武汉、宜昌和黄石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较高,分别为8.16、7.71和6.48倍;荆门、武汉和宜昌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程度较高,分别为19.75、7.06和6.75倍;武汉、十堰和荆门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DDVP的抗性倍数较高,分别为61.22、9.13和8.35倍;襄阳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残杀威的抗性最高,为6.71倍,其他地区均较低;荆州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乙酰甲胺磷的抗性最高,为4.88倍,其他地区均较低。结论 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DDVP、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问题非常严重;建议尽量采用环境治理方法,清除蜚蠊赖以栖息的生存条件,尽量减少滞留喷洒。
2018 Vol. 29 (2): 165-16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23KB] ( )
168 郭慧, 王高明, 鲁怡欣, 吴太平, 田俊华
武汉市2007-2016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武汉市蜚蠊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及其重点场所的密度情况,为蜚蠊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16年采用粘捕法对武汉市农贸市场、餐饮店、宾馆、医院和居民区5种不同生境进行蜚蠊密度监测;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SPSS 20.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不同年度、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分别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共捕获蜚蠊20 137只,隶属2科2属3种,平均密度为0.94只/张,侵害率为18.40%。其中,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6.77%;蜚蠊密度季节消长规律较明显,6-10月为其活动高峰期;各生境中农贸市场、餐饮店的总密度和侵害率较高,分别为1.13只/张和27.13%及1.71只/张和26.19%,其次是宾馆和居民区,医院最低。居民区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586 7;其次为农贸市场和医院,分别为0.259 0和0.232 6;农贸市场、餐饮店、居民区3种生境的蜚蠊种群构成极其相似,其他生境之间互为中等相似。结论 武汉市蜚蠊的优势种为德国小蠊,活动高峰在夏季和初秋,应以农贸市场和餐饮店等生境为重点场所,根据不同生境的蜚蠊群落生态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制措施。
2018 Vol. 29 (2): 168-17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05KB] ( )
172 刘正祥, 高子厚, 段兴德, 梁云, 张正飞, 段炳华, 浦恩念, 苏超, 李玉琼
云南省野鼠鼠疫疫区处置中溴敌隆灭鼠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溴敌隆在云南省野鼠鼠疫疫区处置中的灭鼠效果,为鼠类控制及鼠疫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年4-5月选择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古城区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鹤庆县居民区及耕地两种生境,使用0.5%溴敌隆母液配制0.005%的小麦毒饵,采取"回合式"投药,采用不设对照区的鼠疫流行疫点区和设对照区的非疫点区分别进行灭鼠效果试验。利用Excel 2010和SPSS 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灭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鼠疫流行疫点居民区灭鼠率为77.67%~100%,耕地为88.89%~100%;设对照区的非疫点居民区灭鼠率为88.48%~100%,耕地为85.72%~97.74%。疫点区和非疫点区同一生境不同县(区)及4个县(区)不同生境灭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00、0.863,均P > 0.05),两种试验设计方法计算居民区和耕地的灭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07、0.050,均P > 0.05)。结论 溴敌隆杀鼠剂对云南省家栖和野栖鼠类仍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且适口性较好,在鼠疫疫区处置过程中可有效降低鼠密度,防止鼠疫疫情蔓延。目前仍可用于云南省家、野鼠两型鼠疫疫区及大面积控制鼠害。
2018 Vol. 29 (2): 172-17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67KB] ( )
PCO专栏
175 冯向阳
有害生物防治业参与卫生城市创建的思考
有害生物防治业(PCO)是向社会提供商业化有害生物防治服务的行业。该文从PCO参与卫生城市创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的要求开展探讨,提出目前PCO企业参与科学解决卫生城市创建中病媒生物防治达标的工作新思路,为今后PCO企业更好地服务于卫生城市的创建提供参考。
2018 Vol. 29 (2): 175-17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42KB] ( )
政策与标准
177 郭颂, 黄文忠, 凌锋, 吴红照, 孙继民, 楼永锦, 龚震宇, 侯娟, 陈恩富
“无蚊村”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目的 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农村的"无蚊村"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从绿色、经济、可持续和长效管理机制的角度出发,将蚊虫防制技术和管理应用于试点农村,在具体实践中总结优化"无蚊村"建设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无蚊村"建设标准主要针对农村蚊虫防制中的环境治理和管理2个方面作出技术要求,评价主要由组织管理、蚊虫密度和村民健康教育效果3个方面组成,并限定抽样原则。结论 该标准在农村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农村地区蚊虫的综合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2018 Vol. 29 (2): 177-18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73KB] ( )
调查研究
181 戴亚欣, 李科峰, 李鹏, 姜爱楠
舟山市枸杞岛一起家庭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调查
目的 调查浙江省舟山市枸杞岛一起家庭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7月对舟山市枸杞岛SFTS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和周围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媒介蜱监测,采集患者血清进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检测、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舟山市枸杞岛一对老年夫妇先后出现发热、腹泻、血小板减少等临床症状,经核酸检测确诊为SFTS,1例有蜱叮咬史;密切接触者和媒介蜱的SFTSV检测均为阴性。其中分离自1例患者的病毒核苷酸序列与我国岱山病毒株(ZJ2013-06)以及我国宁波病毒株(Rodent01/NB/CHN/2014)和日本病毒株(SPL097A/Japan)的同源性为98.8%~99.9%,而与岱山主要流行株、淮阳山及河南省流行株的同源性为94.0%~96.0%。结论 首次证实舟山市枸杞岛存在SFTS流行,病例与蜱叮咬传播有关,疫情是否因候鸟迁徙扩散SFTSV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8 Vol. 29 (2): 181-18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43KB] ( )
184 罗春香, 魏选东, 邓兰兰, 陈丹
湖南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居民对华支睾吸虫病知晓率和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居民华支睾吸虫病知晓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湖南省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有效调查对象共1 490人,运用SPSS 16.0、MLwiN 2.02软件整理分析资料,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对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湖南省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评分优的人数构成比分别为10.71%、7.24%和7.17%,评分差的人数构成比分别为22.03%、24.79%和12.95%,不同经济水平地区间居民华支睾吸虫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64,P < 0.001),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知晓率呈现两极化趋势,而欠发达和较发达地区的大部分居民知晓情况处于中等水平;病原学特征、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和个人预防常识评分优的人数构成比分别为5.32%、11.27%、16.35%和4.14%,评分差的人数构成比分别为32.14%、24.59%、19.70%和28.77%,不同疾病知识方面居民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3,P < 0.001);影响知晓率的社会因素为疾病预防信息获取渠道(95%CI:0.141~0.706)、民族(95%CI:2.418~7.222);影响知晓率的临床因素为腹泻频次(95%CI:0.113~0.860)、食物中毒史(95%CI:0.121~0.687)及寄生虫病史(95%CI:0.134~0.849)。结论 湖南省应对经济发达地区重点区域进行华支睾吸虫病卫生宣传教育,侧重点为病原学知识及个人日常预防常识,同时结合影响华支睾吸虫病知晓率的社会及临床因素开展特殊人群的健康教育。
2018 Vol. 29 (2): 184-18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54KB] ( )
189 马勇, 闫东, 史献明, 杜国义
河北省鼠疫监测区2007-2016年鼠类种群变迁研究
目的 对河北省鼠疫监测区2007-2016年夜行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揭示其种群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动物鼠疫流行的因果关系。方法 2007-2016年采用5 m夹线法,傍晚布夹,次日早晨收夹,计算捕获率。结果 共布放有效夹145 600夹次,捕鼠1 257只,隶属3科15种,捕获率为0.86%;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77.17%。结论 河北省鼠疫监测区2013年鼠种类最少,其他各年度差异不明显,鼠疫疫源地处于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静息期。
2018 Vol. 29 (2): 189-19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43KB] ( )
191 高少坤, 史献明, 杜国义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静息期探讨
目的 探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的静息期,为河北省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1981-2013年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采用夹日法捕获长爪沙鼠,采用一日弓形夹法捕获达乌尔黄鼠进行调查,计算宿主动物密度;查阅鼠疫历史资料,确定流行年份。结果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以2002年宿主动物密度最高,为4.75只/hm2。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在1971-2015年间共发生4次动物鼠疫流行,涉及8个流行年份,即1971、1972、1984、1994、1995、2002、2003和2005年,平均约10年流行一次。结论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静息期客观存在,约10年。
2018 Vol. 29 (2): 191-19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22KB] ( )
194 李观翠, 钱薇萍, 胡雅劼, 余技钢, 陈东平, 周忆昭
四川省2015年白纹伊蚊分布及季节动态初步调查
目的 掌握四川省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分布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科学、规范、合理地防控白纹伊蚊,对登革热暴发风险预测预警、防制评估和制定防控规划等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6-10月选择居民区和公园(绿化带)进行监测,蚊幼虫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成蚊监测采用双层叠帐法。结果 白纹伊蚊平均BI为11.96,其中居民区BI为17.37,公园(绿化带)BI为7.76;平均帐诱指数为4.14只(顶/·h),其中居民区为6.27只/(顶·h),公园(绿化带)为3.70只(顶/·h)。调查积水(容器)白纹伊蚊幼虫总阳性率为12.37%,各类型容器以废旧轮胎阳性率最高,达21.07%。结论 四川省白纹伊蚊密度较高,一旦有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发生,将存在登革热传播和暴发风险。
2018 Vol. 29 (2): 194-19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83KB] ( )
197 周良才, 包继永, 陈晓敏, 柳静, 朱军生
武汉市2016年蚊幼虫孳生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湖北省武汉市区蚊幼虫孳生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5-10月对武汉市16个城区不同类型单位(场所)蚊幼虫孳生情况进行调查,对小型积水和容器积水采用直接观察法,大中型水体采用目测法结合捞勺法调查。不同月份间小型积水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两两比较进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 共调查各类小型积水7 789个,阳性1 527个,平均阳性率为19.6%,不同类型单位(场所)的阳性率为7.0%~31.4%;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积水数最多,占积水总数的14.7%(11 47/7 789);窗口单位积水阳性率最高,达31.4%;以6月阳性率最高,为25.7%,10月最低,为10.3%(χ2=109.097,P < 0.001)。大中型水体广场喷泉池、公园景观水域和污水明渠的平均阳性率为12.2%。结论 基本摸清了武汉市不同城区不同类型单位(场所)的蚊虫孳生情况,为今后精准的蚊虫防制工作提供了本底资料。
2018 Vol. 29 (2): 197-19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22KB] ( )
200 殷为申, 蔡恩茂, 冷培恩, 郑翚, 何晓岚
新型环保杀鼠剂胆钙化醇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目的 通过现场试验了解新型环保杀鼠剂胆钙化醇的灭鼠效果。方法 2017年1-2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内选择两块环境条件、面积、鼠密度相似的居民小区,分别在试验区投放胆钙化醇蜡丸毒饵,对照区投放大隆蜡丸毒饵,观察两种药物的灭鼠效果和拖食情况。结果 试验区和对照区的鼠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7.02%和82.81%,灭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灭后密度=0.293,P=0.589);胆钙化醇杀鼠剂的拖食率(3.51%)低于大隆杀鼠剂(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5,P=0.040)。结论 胆钙化醇杀鼠剂可有效降低居民区外环境的鼠密度。应探索新型杀鼠剂的应用,建议我国鼠类防制总结胆钙化醇杀鼠剂应用范围和技术,尤其是特定场所的投药方式、频次和灭鼠效果,为鼠类防制提供支持。
2018 Vol. 29 (2): 200-20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28KB] ( )
202 胡慧中, 湛孝东
芜湖地区某高校宿舍螨类孳生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芜湖市某高校宿舍螨类孳生情况,为制定针对芜湖地区螨类的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以防止螨虫过敏。方法 2016年9-11月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芜湖市某高校学生公寓10号楼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宿舍的床尘,用直接镜检法分离收集宿舍的床尘样本,并对检获的螨进行种类鉴定。结果 共检测标本200份,阳性标本148份,阳性率为74.00%;鉴定出螨类9种,以粉尘螨为优势种。结论 芜湖市某高校学生宿舍床铺螨类孳生较多,应做好相应的防制措施。
2018 Vol. 29 (2): 202-20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83KB] ( )
综述
205 于志军, 刘书广, 董娜, 杜铭硕, 刘敬泽
蜱类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
蜱类作为重要的媒介生物可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病原体,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有新的病原体出现,其危害性备受关注。而蜱类基础生物学研究远落后于昆虫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在传统蜱类研究基础上,蜱类分类与系统学、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以及蜱类生理生化等基础生物学研究发展迅速,对蜱及蜱媒疾病的综合防控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针对近年来蜱类基础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开展系统的蜱及蜱传疾病综合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2018 Vol. 29 (2): 205-20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32KB] ( )
209 彭光旭, 张琪, 陈顺德
四川短尾鼩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四川短尾鼩是鼩形目鼩鼱科小型兽类,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其危害农业生产,是多种人兽共患病的重要动物宿主。该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四川短尾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四川短尾鼩研究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2018 Vol. 29 (2): 209-21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94KB] ( )
经验交流
212 马晓, 张良, 王桂安, 樊明锁, 杨思嘉, 孙斌, 许国章
宁波市媒介生物平台系统设计与应用
目的 基于宁波市媒介生物监测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需要建立宁波市媒介生物平台系统。方法 利用计算机后台编程技术建立宁波市媒介生物平台系统。结果 宁波市媒介生物平台系统在宁波市社区、医疗机构及CDC得到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推进了媒介生物信息化建设,适应了健康宁波市的媒介生物管理要求。结论 将传统的非信息化工作方式转变为信息化工作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质量。
2018 Vol. 29 (2): 212-21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995KB] ( )
216 康立
铁路站车病媒生物防制信息化管理应用与实践
目的 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探讨实时数据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解决病媒生物防制在铁路运输生产调度中存在的难题。方法 采用互联网B/S架构,研制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在工作中加以实践和应用。结果 掌握车辆运行的动态变化,形成历史记录,实时监控和追踪重点车厢,及时控制病媒生物孳生,全年旅客列车鼠类和蜚蠊等重点病媒生物防制零投诉率。结论 病媒生物防制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保证工作效果,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2018 Vol. 29 (2): 216-21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179KB] ( )
调查研究
220 史献明, 杜国义, 尤殿平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土壤中4种元素含量调查研究
2018 Vol. 29 (2): 220-22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7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