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7年 28卷 5期
刊出日期 2017-10-20

论著
短篇论著
生物学与生态学
综述
调查研究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系列报告
409 吴海霞, 鲁亮, 孟凤霞, 郭玉红, 刘起勇
2006-2015年我国蚊虫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蚊虫的常见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传播疾病的风险评估和科学有效防控病媒生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5年我国病媒生物监测国家级监测点蚊虫数据,分析蚊虫种类构成比,比较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不同省份蚊虫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2006-2015年捕获蚊虫中淡色(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两者构成比达84.37%,各监测点均未捕获到大劣按蚊;淡色(致倦)库蚊密度最高,达0.66只/(灯·h),其次是三带喙库蚊为0.32只/(灯·h),捕获蚊虫总密度在2006-2013年间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但2013年后密度开始逐渐上升;牲畜棚环境蚊虫密度最高,其次为农户,各蚊种均在牲畜棚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密度在各环境相差不大;各监测省份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密度最高,达4.12只/(灯·h),其次是江苏省,为3.59只/(灯·h);各监测点捕获蚊虫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曲线,7月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在城镇环境(居民区、公园、医院)高峰期可持续至9月。结论 我国人居及周边环境中淡色(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种;蚊虫密度在2013年后有所回升,要加强防制;农村环境蚊虫密度较高,特别是牲畜棚是各类蚊虫的重要来源地,要加强此类环境蚊虫的防制;总体上7月是我国蚊虫活动的高峰期,但不同环境、不同种类蚊虫活动高峰可提前至6月,也可推迟至9月,要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启动、适时结束控制病媒活动。
2017 Vol. 28 (5): 409-41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969KB] ( )
论著
416 刘美德, 张勇, 钱坤, 佟颖, 曾晓芃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国家标准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实施情况的研究
目的 疾病预防控制行业各级单位是国内进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的主体,为进一步做好病媒生物的监测与防控工作,对病媒生物监测国家标准在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业务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研究监测方法国家标准对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业务的促进作用。方法 主要基于问卷调查对病媒生物监测国家标准获知、应用、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促进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于80%的各级CDC知晓并应用4项监测标准,多数(79.14%)单位认为应用4项监测标准可以有效规范其日常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且在各级CDC承担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大型活动、灾害卫生应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工作中,4项监测标准均得到较充分应用。但是,37.41%的单位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各级CDC的标准培训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查也发现国家标准中的部分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而且监测标准体系需要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评价标准体系协调发展。结论 研究结果阐明了4项病媒生物监测国家标准颁布后在各级CDC的应用及其对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促进作用,可为各级CDC更好地应用这些标准及监测标准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2017 Vol. 28 (5): 416-42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74KB] ( )
422 陈佩, 陈健, 邱德义, 何秋星
广东省中山地区蜚蠊中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的监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蜚蠊中沃尔巴克氏体的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别。方法 于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采集广东省中山市的常见蜚蠊种类,通过扩增沃尔巴克氏体的wsp基因并测序判断其是否感染,同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用配对设计t检验分析不同种类雌雄个体感染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检测12种154只蜚蠊样本,其中5种42只蜚蠊检出感染沃尔巴克氏体,个体感染率为27.27%,且雌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2,|t|<t0.01(4)=2.776,P>0.01)。共获得8个wsp基因单倍型序列,其分别属于wAlbB、wAlbD和wAlbF型沃尔巴克氏体。结论 首次发现维丽斯璐蠊、中华玛啦蠊、姬蠊科sp.、玛蠊属sp.1和玛蠊属sp.2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其基因型属于wAlbB、wAlbD和wAlbF型,且可能在维丽斯璐蠊体内检测到1种新的wAlbF基因型的沃尔巴克氏体。
2017 Vol. 28 (5): 422-42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743KB] ( )
428 单振菊, 邱德义, 陈佩, 岳巧云
克隆法检测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携带细菌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环境下美洲大蠊体内和体表携带细菌情况,并分析美洲大蠊携带细菌与环境的关系。方法 2016年8-9月,以中山地区港口、医院、居民区采集的美洲大蠊为材料,16S rRNA V3~V4高变区为目的基因,每个地点选4~5个作为平行样本,采用克隆法对美洲大蠊体内、体表携带的细菌进行研究,并对细菌种类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 从中山地区港口、医院、居民区共检出细菌139属202种,其中致病菌22属44种,44种中有11种为共同携带的细菌。港口采集的美洲大蠊携带细菌为55属65种,其中致病菌16属21种,不同个体间携带相同种类细菌2种;居民区为73属86种,其中致病菌13属19种,不同个体间携带相同种类细菌为0;医院为68属101种,其中致病菌15属25种,不同个体间携带相同种类细菌2种。结论 同一地点采集的美洲大蠊不同个体之间以及不同地点采集的美洲大蠊携带相同种类的细菌所占比例均较低,很难确定美洲大蠊携带细菌的种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证实。该研究从蜚蠊体内外检出较多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医院、口岸等部门应加强蜚蠊的监测与防制,防止疾病的传播。
2017 Vol. 28 (5): 428-43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451KB] ( )
433 王广文, 刘朝辉, 张进磊, 刘美德, 张勇, 佟颖, 曾晓芃, 周小洁, 李秋红, 钱坤
北京市房山区水灾后村庄与乡镇两级水平上蝇密度的空间误差统计分析
目的 研究北京市房山区水灾后现场蝇类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的环境因素,为灾后蝇类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乡镇与村庄尺度上蝇类密度的空间聚集性进行检测,并应用空间误差回归方法研究两级尺度上蝇类孳生密度相关的环境因素。结果 研究表明,房山区水灾后蝇类密度在乡镇(Moran's I=0.381,P=0.039)与村庄(Moran's I=0.387,P=0.016)两级尺度的空间聚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蝇密度在水灾后现场的空间分布并不是随机过程。另外,空间误差回归分析表明,乡镇与村庄两级尺度上与蝇类密度相关的环境因素并不相同,灯光指数与村庄和乡镇两级尺度上的蝇密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14和1.472),而坡度值与村庄尺度上蝇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2.398)。结论 研究结果不仅阐明了房山地区水灾后不同地理尺度上蝇类的空间分布规律,也可为房山区或类似地区灾后蝇类防控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017 Vol. 28 (5): 433-43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16KB] ( )
437 朱礼平, 杨闳智, 刘坚基, 张健波, 王婧颖, 佘玲玲, 秦飞, 王德全
深圳市新型旅游区小兽密度和种群分布状况研究
目的 掌握深圳市新型旅游区小兽密度和种群分布状况,为小兽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用鼠笼法对深圳市大鹏新区小兽进行监测,计算小兽密度和构成比。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共捕获小兽559只,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48.30%,其次为褐家鼠,占25.22%;小兽平均密度为7.25%,小兽密度季节消长明显(1.72%~11.93%),密度高峰期出现在8-10月;不同生境小兽密度不同,以旧屋村最高,密度达11.35%。结论 深圳市新型旅游区小兽密度较高,应加强小兽防制工作;臭鼩鼱、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防制对象。
2017 Vol. 28 (5): 437-43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82KB] ( )
440 孔庆鑫, 韦凌娅, 丁华, 蔡一华, 陈冰冰, 葛全胜, 马振兴
杭州市G20峰会病媒生物防制技术管理与实施机制探讨
目的 对杭州市G20峰会病媒生物防制技术管理与实施机制的形成过程及作用效果进行探讨,为今后国内大型活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2016年1-9月杭州市各专业队伍在G20峰会病媒生物防制中的职能作用及综合防制效果进行调查,对主要病媒生物防制前后的下降率进行比较。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各方技术力量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疾控系统作为辖区内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支撑机构,对G20峰会病媒生物防制进行风险评估、方案制定、培训演练、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提出策略建议等。有害生物防制业作为病媒生物防制技术的主要实施机构,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常规监测与控制工作。结果 杭州市G20峰会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会议召开期间病媒生物不良事件零报告。核心保障区域2016年8月较5月蚊幼虫路径指数下降79.4%;蝇幼虫孳生地阳性率下降100%;室内蟑迹阳性率下降69.0%;室内鼠迹阳性率下降66.1%。结论 杭州市大型活动病媒生物防制技术管理与实施机制充分整合了各方技术队伍职能,责任明晰、运转高效,可为国内相关保障工作提供有效借鉴。
2017 Vol. 28 (5): 440-44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70KB] ( )
444 王建羽, 兰学梅, 杨锐, 姜进勇, 李华昌, 邓伟
云南省耿马县埃及伊蚊对6种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云南省耿马县埃及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方法 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为调查点,2016年9月采集埃及伊蚊幼虫并饲养,采用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其对6种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敏感性,根据校正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结果 耿马县孟定镇埃及伊蚊对氟氯氰菊酯、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杀螟硫磷、马拉硫磷、残杀威1 h的击倒率分别为10.09%、24.52%、100%、90.72%、100%和100%,24 h死亡率分别为10.09%、41.94%、64.17%、100%、100%和100%;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9.70、8.59、0.47、5.45、3.55和0.55 min。孟定镇埃及伊蚊对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均呈抗性水平,对杀螟硫磷、马拉硫磷、残杀威杀虫剂均敏感。结论 云南省耿马县埃及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该地区埃及伊蚊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抗性管理措施,因地制宜,交替或混合施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
2017 Vol. 28 (5): 444-44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62KB] ( )
447 刘仰青, 马红梅, 柳小青
南昌地区2016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及抗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南昌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消长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5-10月,在南昌市所有县(区)的居民区、公园和建筑工地采集蚊幼虫,取实验室饲养至3龄末4龄初的蚊幼虫进行测定。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分别测定蚊幼虫和成蚊的抗药性;密度监测成蚊采用双层叠帐法,蚊幼虫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和勺捕法。结果 南昌地区白纹伊蚊成蚊全年有6月和10月两个活动高峰,平均帐诱指数为2.46只(顶/ ·h),BI平均为4.91。白纹伊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DDT均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幼虫对DDT、DDVP、残杀威和氯菊酯表现为中等抗性水平,抗性倍数在15.53~30.07倍之间,对氯氰菊酯表现为相对敏感。结论 加强对白纹伊蚊抗药性和密度消长监测,合理轮用杀虫剂,减缓抗药性产生,能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
2017 Vol. 28 (5): 447-45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708KB] ( )
451 韦凌娅, 孔庆鑫, 陈冰冰, 王英红, 沈林海, 韦凌飞
杭州市家蝇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杭州市家蝇对5种常见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并与近20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比对,探索杭州市家蝇抗药性变迁规律,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7月,采集杭州市建德市、江干区、下城区等不同方位的家蝇,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现场种群成蝇对5种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 现场种群家蝇对残杀威抗性水平最高,抗性倍数>1345倍,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DDVP和三氯杀虫酯的抗性倍数依次为77.33(LD50为0.0696μg/只)、55.58(LD50为0.2001μg/只)、7.26(LD50为0.3290μg/只)和6.79(LD50为1.4608μg/只)倍。历年监测资料显示,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一直处于高抗水平;DDVP抗性也呈现逐年升高趋势,2008年达到最高,之后又有所下降;残杀威抗性急剧上升;三氯杀虫酯抗性有一定上升趋势。结论 杭州市家蝇现场种群已对多种杀虫药剂产生抗性,部分药剂如残杀威已基本无效。杭州市蝇类控制工作应进一步强化可持续控制策略,以环境治理与物理防治为主要控制手段,必要时选择抗性低的化学杀虫剂,科学施药,以减缓或防止家蝇的抗性产生。
2017 Vol. 28 (5): 451-45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54KB] ( )
454 马红梅, 李紫芬, 柳小青, 陶卉英, 刘仰青
南昌市德国小蠊2006-2016年抗药性发展趋势研究
目的 了解南昌市野生种群德国小蠊2006-2016年10年间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发展趋势。方法 分别于2006、2010、2014、2016年的6-7月在南昌市的农贸市场、餐饮店、宾馆及超市采集野生种群的德国小蠊带回实验室饲养,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及诊断剂量法(GB/T 26352-2010《蜚蠊抗药性检测方法德国小蠊生物测定法》)进行抗药性测试。结果 2006-2016年经药膜法检测,南昌市野生种群德国小蠊2010、2016年对DDVP的抗性系数分别为1.44和1.45倍,2014、2016年对乙酰甲胺磷分别为0.53和0.77倍,2006、2010、2014、2016年对残杀威分别为1.09、1.36、1.25和1.74倍,2006、2010、2016年对溴氰菊酯分别为1.36、12.73和16.01倍,2006、2010、2014、2016年对高效氯氰菊酯分别为4.99、3.57、4.72和10.04倍,2014、2016年对氯氟氰菊酯分别为2.34和5.39倍,2014、2016年对顺式氯氰菊酯分别为3.19和5.99倍。用诊断剂量法检测南昌市野生种群德国小蠊对DDVP、残杀威的抗药性,显示均已产生抗性。结论 2006-2016年南昌市野生种群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由低抗发展到中抗,部分达高抗水平,对DDVP、残杀威保持低抗水平,对乙酰甲胺磷较敏感。
2017 Vol. 28 (5): 454-45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53KB] ( )
458 连留青, 陈海江, 方敏
溴虫腈饵剂防治黄胸散白蚁的效果研究
目的 调查溴虫腈饵剂防治黄胸散白蚁的效果,为黄胸散白蚁的防治提供新技术手段。方法 室内利用滤纸饵剂和纤维素饵剂测定溴虫腈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效,现场试验采用白蚁监测控制装置与溴虫腈饵剂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溴虫腈饵剂对黄胸散白蚁的灭杀效果;利用SPSS 20.0软件对黄胸散白蚁工蚁死亡率和取食滤纸片的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在31.25~500.00 mg/L的供试浓度下,溴虫腈对黄胸散白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选择取食条件下,供试的黄胸散白蚁工蚁在7~8 d内全部死亡。在相同时间内,黄胸散白蚁工蚁取食500.00 mg/L溴虫腈处理的滤纸片的量仅为蒸馏水处理的滤纸片的81.31%。野外条件下,0.05%溴虫腈饵剂对黄胸散白蚁巢群具有良好的灭杀效果,平均取食44.6 g饵剂后均在30~122 d内死亡。结论 0.05%溴虫腈饵剂可有效地防治黄胸散白蚁巢群,应在生产中进一步验证后推广应用。
2017 Vol. 28 (5): 458-46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82KB] ( )
461 姜丽红, 邹湘武, 欧阳政, 毛鼎, 胡明秋, 黄敏, 肖文波, 舒仁成
常德市白蚁种类、分布及其危害调查研究
目的 掌握常德市白蚁种类组成及危害的优势种,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应常德市的白蚁防治策略,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 2012-2015年采用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常德地区9个县(区、市)的房屋建筑、园林绿化、山坡树林、农田生活区和原始自然林区5种不同生境中广泛采集白蚁标本;利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在225个乡镇(街道),1699个村落共采集白蚁标本2528号,计2科7属30种。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黄胸散白蚁、黄翅大白蚁、黑胸散白蚁和细颚散白蚁,分别占标本总数的42.40%、24.29%、9.93%、8.82%和3.52%。黑翅土白蚁是园林绿化(65.71%)、山坡树林(41.65%)、农田生活区(39.21%)生境中的优势种,黄胸散白蚁是房屋建筑的优势种,占33.55%。除武陵区和鼎城区外,其他县(区)白蚁乡镇危害率均为100%,桃源县的白蚁村落危害率最高,达94.93%。结论 该调查基本查清了常德地区的白蚁种类组成、分布及各生态环境下的白蚁危害情况,为开展白蚁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7 Vol. 28 (5): 461-46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193KB] ( )
466 尹红, 隋晓斐, 崔巧利, 李培光, 王新善
栖北散白蚁取食群体大小及觅食范围的研究
目的 明确栖北散白蚁取食群体大小及觅食范围。方法 于2013-2015年,在山东省青岛市东杨戈庄采用三重捕获标记法在18000 m2区域内进行取样研究;使用尼罗蓝(Nile blue)和中性红(Neutral red)两种生物染色剂,通过标记-释放-重捕采集白蚁样本,计算、推测出白蚁群体觅食个体数量、觅食最远直线距离及觅食范围。结果 该区域内共分布5个(Ⅰ~Ⅴ)栖北散白蚁群体,每个群体工蚁个体平均体质量分别为2.22、1.97、1.92、1.92、2.08 mg;Ⅰ、Ⅲ~Ⅴ号群体觅食个体数量分别为3.96×106、0.86×106、0.67×106、1.78×106只(Ⅱ号群体因特殊情况未采集到足够样本,未测出觅食群体数量);5个群体觅食最大直线距离分别为55.1、35.0、36.3、26.6、94.4 m;觅食范围分别为814、396、466、567、3040 m2结论 栖北散白蚁群体可拥有巨大的觅食个体数量,最多可达3.96×106只,觅食最远直线距离可达94.4 m,觅食最大面积可达3040 m2
2017 Vol. 28 (5): 466-46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57KB] ( )
470 韩秀瑞, 田国忠, 姜海, 赵鸿雁, 赵忠智, 朴东日, 杨镒如, 崔步云
两种方法提取布鲁氏菌脂多糖的比较
目的 比较酚水法和试剂盒法提取布鲁氏菌脂多糖的效果。方法 用酚水法和试剂盒法分别提取羊种布鲁氏菌标准株16M的脂多糖,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银染方法比较脂多糖纯度和结构的差异。用ELISA法定量测定脂多糖浓度,稀释至相同浓度后通过鲎试剂凝集试验检测并比较脂多糖的凝集活性,并从操作过程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用SAS 9.3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均数之间的比较,两组方差齐用Student t检验;若组间方差不齐,则使用调整的t'检验,以α=0.05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酚水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脂多糖纯度均较高,二者的鲎试剂凝集活性分别为(4.926±0.051)和(5.015±0.037)EU/n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0,P=0.332)。酚水法提取的脂多糖在17×103及26×103处存在缺失,而试剂盒法提取的脂多糖结构更加完整,过程也更加安全方便。结论 试剂盒法提取布鲁氏菌脂多糖比酚水法更具有优势。
2017 Vol. 28 (5): 470-47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130KB] ( )
473 董小蓉, 张华勋, 崔雪峰, 曹慕民, 夏菁, 吴冬妮
三峡工程建设对湖北省兴山县肺吸虫病流行影响的调查
目的 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兴山县肺吸虫病感染与患病的影响。方法 于2012-2016年对兴山县开展4次肺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人群血清学检测和溪蟹囊蚴感染率检测,并收集三峡工程建设前、建设初始及蓄水阶段的肺吸虫病流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峡大坝建成后开展的4次调查,共检测人群1128人,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为2.57%(29/1128),以2012年南阳镇阳性率最高为8.12%(25/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313,P=0.000);采集溪蟹340只,总阳性率为27.94%(95/340),其中以古夫镇感染率最高为48.80%(6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942,P=0.000);工程建设前溪蟹感染率为28.48%(501/1759),竣工后的溪蟹感染率为27.94%(95/340),均高于建设开始时的感染率(57/298,1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348,P=0.003);人群血清学阳性率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未做比较。结论 兴山县溪蟹感染率依然较高,由于三峡大坝建设对环境的改变,出现了新的溪蟹囊蚴高感染率地区,应持续开展监测防控和健康教育宣传,以免出现肺吸虫病暴发流行。
2017 Vol. 28 (5): 473-47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44KB] ( )
生物学与生态学
476 温立海, 曹毓存, 刘国平
辽宁省库蠓属带纹亚属一新种(双翅目:蠓科)
报道了采自辽宁省沈阳市的库蠓属带纹亚属一新种,沈阳库蠓[CulicoidesBeltranmyiashenyangensis sp.nov.],该新种与浅暗库蠓(C. pallidulus Yu,1991)相近似,但后者复眼的小眼面间有柔毛,翅有7个淡斑,阳茎中叶端部无侧刺,阳基侧突基部分离与本新种明显不同。本新种的翅斑与西伯利亚库蠓(C. sibiricus Mirzaeva,1964)也相近似,但后者的触角嗅觉器分布在第3~15节,触角比为1.7,阳茎中叶和阳基侧突的形状与本新种明显不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军区CDC(沈阳110034)。
2017 Vol. 28 (5): 476-47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035KB] ( )
调查研究
478 廖力夫, 刘忠军, 阿迪力·司马义, 崔燕, 徐艺玫
飞机防治胡杨林春尺蠖对荒漠型黑热病的控制观察与分析
目的 观察飞机防治胡杨林春尺蠖对荒漠型黑热病的控制效果。方法 以荒漠型黑热病疫区巴楚县夏河林场和伽师县三乡作为研究现场,其中前者为实验区,后者作为对照区。实验区处理:2009年4月底用AT-402B型飞机,对3200 hm2胡杨林区害虫春尺蠖喷洒灭虫药;对照区处理:2008-2009年和2014-2016年荒漠型黑热病流行期,对黑热病患者住宅及其周边10户范围以内的宅院室内喷洒菊酯类卫生杀虫剂用于杀灭白蛉,2015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婴幼儿蚊帐防蛉措施。结果 实验区2009年飞机灭虫前,黑热病发病率维持在160/10万~260/10万,灭虫后连续7年在60/10万以下;对照区2010年后黑热病发病率下降到60/10万以下,但2014-2016年(6月)又分别回升至201/10万、602/10万和325/10万。结论 在荒漠型黑热病流行期,飞机灭虫比院落灭虫对疫情控制效果显著,且持续时间长。
2017 Vol. 28 (5): 478-48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154KB] ( )
481 王再山, 杜国义
河北省鼠疫高危地区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水平的调查
目的 对河北省鼠疫高危地区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进行延续性调查,进一步了解鼠疫高危地区人群鼠疫感染情况。方法 根据康保县、蠡县和张家口市区人口资料,2016年1-6月,选择鼠疫高危地区人群采血分离血清;用IH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及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水平。结果 采集康保县及蠡县高危人群血清样本7204份,采用上述3种检测方法,结果均为阴性;100份对照血清用同样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也为阴性。2007年在康保县调查时检出阳性4份(4/196)。结论 近期在张家口市康保县和保定市蠡县鼠疫高危人群中无鼠疫感染者,即未发生人间鼠疫。
2017 Vol. 28 (5): 481-48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49KB] ( )
484 石金峰, 耿聪, 张坤, 鞠文东, 王力翔, 王红霞, 李振江, 黄晓明, 程成
黑龙江省同江口岸首次发现花鼠携带Bartonella washoensis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目的 探索黑龙江省同江口岸鼠类中可能携带Bartonella washoensis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 2016年6月,在黑龙江省同江口岸林缘地中,采用夹捕法和笼捕法捕获啮齿动物,采集啮齿动物脾样本,利用巴尔通体rpoB基因序列保守区引物,用PCR法检测巴尔通体,获得的阳性样本通过基因测序进一步分析。结果 在捕获的113只鼠中共获得69份阳性样本,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在花鼠脾脏中获得的巴尔通体rpoB基因片段(编号:TJ2016-107)与同样是分离自花鼠的B. washoensis SR22-1株和SR25-1株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和98%。提示黑龙江省同江口岸花鼠中可能携带B. washoensis结论 首次在花鼠脾脏中扩增出与B. washoensis同源性较高的rpoB基因片段,这也是黑龙江省可能存在B. washoensis的直接证据。
2017 Vol. 28 (5): 484-48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042KB] ( )
487 李云, 史玲莉, 刘荐男, 闫冀焕, 聂维忠, 刘淑萍
秦皇岛口岸褐家鼠携带汉坦病毒S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省秦皇岛口岸褐家鼠携带汉坦病毒情况及其基因型。方法 褐家鼠标本于2016年7月28日采自河北省秦皇岛港渤海船务有限公司货堆区和生活区,运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标本汉坦病毒核酸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从1只褐家鼠中检测到汉坦病毒核酸阳性,经汉坦病毒S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与国内外汉城型(SEO型)汉坦病毒相似性较高(87.3%~97.9%),与汉滩型(HTN型)汉坦病毒及其他类型汉坦病毒相似性较低(<55%)。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病毒株与SEO型汉坦病毒汇聚一支,且与S3亚型在同一分支,与辽宁省褐家鼠中的病毒株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河北省秦皇岛口岸褐家鼠携带的汉坦病毒SEO型为S3亚型,与河北省所流行的汉坦病毒种类一致。
2017 Vol. 28 (5): 487-48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142KB] ( )
490 杨育松, 吕燕宁, 陈永亮
北京市密云区关节炎患者莱姆病血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关节炎患者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状况,为莱姆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在密云区采集关节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测,阳性血清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证。结果 共采集关节炎患者血清标本140份,莱姆病抗体阳性17份,总抗体阳性率为12.14%;莱姆病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4/140)和9.29%(13/140)。总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50~岁年龄组总抗体阳性率最高,不同乡镇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85,P=0.320);临床以膝关节病变患者最多。结论 密云区存在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导致的关节炎症状患者,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治关节炎患者时,应考虑莱姆病的鉴别诊断。
2017 Vol. 28 (5): 490-49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33KB] ( )
492 杨瑞, 谭梁飞, 熊进峰, 姚璇
湖北省2015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2015年1-12月,在湖北省17个市(州)采用夹夜法和粘捕法监测鼠类及蜚蠊,使用诱蚊灯法和笼诱法在3-11月监测蚊虫及蝇类;采用SPSS 16.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湖北省2015年鼠平均密度为1.05%,以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蚊平均密度为1.95只/(灯·h),以牲畜棚最高;蝇类平均密度为2.13只/笼,以农贸市场最高;蜚蠊平均密度为0.22只/张,以餐饮店外环境和农贸市场相对较高。病媒生物优势种分别是褐家鼠、三带喙库蚊、家蝇及德国小蠊。不同生境的鼠、蚊、蝇、蜚蠊种群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本掌握了湖北省主要病媒生物情况,建议各地按照全省病媒生物的实际情况采取防控措施。
2017 Vol. 28 (5): 492-49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88KB] ( )
496 彭莱, 何俊, 肖珊, 龙建勋
长沙市2006-2015年蝇类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长沙市蝇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5年在辖区内随机选择农贸市场、餐饮店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4种生境进行监测。采用笼诱法,每年的4-12月每月监测1次,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捕获蝇类6969只,平均密度为5.16只/笼,家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26.24%(1829/6969);不同生境蝇密度依次为绿化带>居民区>农贸市场>餐饮店外环境;10年间月平均蝇密度高峰期在6月。结论 基本掌握了长沙市蝇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应根据不同生境及季节消长规律,合理制定蝇类防制方案,并坚持长期监测。
2017 Vol. 28 (5): 496-49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42KB] ( )
499 韩坤, 张术斌, 杨聪, 郑艳娟, 吴建华, 翟晓明, 黑进银, 贺光忠
宁夏部分地区家蝇对5种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银川、固原、吴忠和石嘴山市家蝇对5种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方法 2015-2016年在银川市兴庆区、固原市原州区、吴忠市利通区和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农贸市场、牲畜养殖场和垃圾场等地采集家蝇测定抗性。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家蝇对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结果 银川、固原、吴忠和石嘴山市的家蝇对5种卫生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4个市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DDT、毒死蜱5种杀虫剂的平均LD50值分别为0.1333、0.0678、2.0716、3.8104和0.1526μg/只,与文献报道的敏感品系试虫比较,其抗性倍数分别为26.66、135.60、48.74、381.04和5.09倍,DDT最高,毒死蜱最低。结论 亟需采取有效延缓家蝇抗药性的对策应用于灭蝇工作中。
2017 Vol. 28 (5): 499-50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027KB] ( )
502 周良才, 包继永, 陈晓敏, 柳静, 朱军生
武汉市家蝇对常用卫生杀虫剂抗药性发展趋势研究
目的 了解近年来武汉市家蝇抗药性发展趋势,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6年每年的6-9月,采集武汉市城区农贸市场、垃圾处理场家蝇,实验室饲养1~2代后,用WH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测定羽化后3~4日龄雌性成虫的半数致死量(LD50),比较近年来武汉市家蝇抗药性变化情况。结果 2016年武汉市家蝇野外种群对DDVP、甲基吡恶磷、毒死蜱、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LD50值分别为0.8542、0.3174、0.3197、0.2785、1.1685μg/只,与2009年的抗性监测结果比较,分别增长5.1、1.1、0.6、4.2和4.6倍。结论 武汉市家蝇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呈现增强趋势,在今后灭蝇工作中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
2017 Vol. 28 (5): 502-50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71KB] ( )
505 黄金波, 柳付明, 潘孝猛, 蓝玉清
模拟现场快速评价家栖鼠毒饵适口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 快速评价家栖鼠毒饵适口性,为城区秋季灭鼠采购毒饵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8月中旬以在养殖场、商场、超市、餐饮店和居民区等生境捕获的优势家栖鼠作为试验鼠。通过实验室模拟现场快速测定毒饵摄食系数以评价毒饵适口性。结果 1~6号试验组毒饵消耗量分别为112.81、113.40、116.72、101.76、126.89和130.99 g,无毒基饵的消耗量分别为120.24、104.94、117.19、136.40、125.14和128.96 g,摄食系数分别为0.94、1.08、1.00、0.75、1.01和1.02,适口性全部达到A级。结论 6份毒饵适口性全部良好,可结合价格、毒力、安全性等综合指标择优选择1种或几种毒饵用于城区秋季灭鼠行动,该研究可以快速评价毒饵适口性,适宜在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推广应用。
2017 Vol. 28 (5): 505-50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55KB] ( )
综述
508 艾丽云, 侯娟, 陈恩富
传染病重要传播媒介伊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伊蚊是多种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如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等。近年来,多种因素引起伊蚊在全球范围内的适应性改变,从而影响这些蚊媒病毒的传播。作为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媒介伊蚊的防治方法对蚊媒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意义重大,该文对媒介伊蚊控制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017 Vol. 28 (5): 508-51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25KB] ( )
512 高少坤, 杜国义
动物鼠疫流行静息期与鼠疫质粒变异关系的探讨
10、74、107 kb 3种质粒形成了我国各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主要质粒图谱,在国内不同疫源地又陆续发现了不同质粒,有16种不同类型,这些质粒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质粒在自然界中容易自然缺失或丢失而使鼠疫菌性状发生变异,也是每次鼠疫流行末期自然终止流行和鼠疫流行静息期存在的原因之一。该文就鼠疫菌质粒变异对鼠疫流行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供人们对鼠疫流行规律进行研究。
2017 Vol. 28 (5): 512-51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21KB] ( )
短篇论著
515 何瑞峰, 栗冬梅, 鲁亮, 扎西, 李景中, 刘起勇
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小型兽类种类调查
2017 Vol. 28 (5): 515-51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03KB] ( )
516 邓乐, 温志立, 李林涛, 钟恢海
江西省布鲁氏菌病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2017 Vol. 28 (5): 516-51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45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