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6年 27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6-04-20

论著
专家论坛
生物学与生态学
综述
调查研究
专家论坛
93 刘起勇
寨卡病毒媒介伊蚊控制策略和措施展望

寨卡病毒病是由媒介伊蚊传播的蚊媒传染病。当前媒介蚊虫分布范围不断扩展,寨卡病毒病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寨卡病毒病疫情最新动态、主要传播媒介,基于可持续控制理念和登革热控制经验,对寨卡病毒媒介伊蚊控制策略及相关技术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为目前和今后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科学、有效、可持续防控寨卡病毒媒介伊蚊提供参考。

2016 Vol. 27 (2): 93-9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63KB] ( )
论著
99 岳玉娟, 鲁亮, 刘起勇
广州市蚊虫密度与土地覆盖类型关系研究

目的 探索蚊虫密度与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广州市2014年9月1-30日期间的蚊虫调查数据,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广州市街道的土地覆盖因子;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分析蚊虫密度与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比较街道蚊虫密度空间分布差异。结果 布雷图指数(BI)>20的街道水浇地、水体和被水淹没或浸湿植被的覆盖比率取值范围分别为1.4%~35.7%、0.1%~23.1%和0~3.4%,而BI≤5的街道水浇地、水体和被水淹没或浸湿植被的覆盖比率取值范围分别为0~0.7%、0~5.1%和0,总体而言,BI>20的街道水浇地、水体和被水淹没或浸湿植被的覆盖比率要高于BI≤5的街道。与邻近的BI≤5的街道比较,BI>20的街道水浇地、水体、耕地和植被的覆盖比率高,旱地的覆盖比率低。结论 蚊虫密度与水浇地、水体和被水淹没或浸湿植被密切相关。

2016 Vol. 27 (2): 99-10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409KB] ( )
103 刘洪霞, 徐劲秋, 刘曜, 冷培恩
淡色库蚊吡丙醚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生化性质差异研究

目的 比较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和敏感种群羧酸酯酶生化特征的差异,初步探讨其生化抗性机制。方法 参照van Aspern(1962)的方法测定羧酸酯酶活性。结果 淡色库蚊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羧酸酯酶水解活性随底物浓度(α-乙酸萘酯或β-乙酸萘酯)的增加而升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抗性品系对这两种底物的水解活性均高于敏感品系。β-乙酸萘酯为底物时,抗性品系羧酸酯酶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27.20×10-5 mol/L和115.00×10-5 A/(mg·pro·min),敏感品系KmVmax分别为104.00×10-5 mol/L和207.00×10-5 A/(mg·pro·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2.740,tc=3.160,P<0.05)。α-乙酸萘酯为底物时,抗性品系羧酸酯酶Km为131.00×10-5 mol/L,与敏感品系Km(75.20×10-5 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Vmax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碱酯酶抑制剂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品系羧酸酯酶对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敏感性高于敏感品系。结论 羧酸酯酶可能与淡色库蚊对吡丙醚的抗性有关。

2016 Vol. 27 (2): 103-10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61KB] ( )
107 陆润泽, 刘起勇, 吴海霞, 郭玉红
2014年中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种群地理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根据2014年全国病媒生物监测网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监测数据,依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该蚊种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等进行分析,获得不同地理区划该蚊种的分布规律,为蚊虫监测和防制提供依据,同时用以验证中国动物地理分区的划分合理性。方法 2014年全国41个蚊媒生物国家级监测点用诱蚊灯在城镇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等生境开展监测,获得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数据信息,依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构成比、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生境分布及不同生境分布规律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年平均密度为1.20只/(灯·h),7月达到峰值为3.45只/(灯·h),1-2月和11-12月密度较低。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在华北区、华南区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蚊总数的81.97%和64.37%,华北区该蚊种年平均密度最高,为2.31只/(灯·h);华南区次之,为1.58只/(灯·h);蒙新区未监测到该蚊种。不同地理区划的年平均蚊密度值差异(F=3.977,P=0.004)及所占比例差异(χ2=62628.20,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季节消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484,P=0.013)。5种不同生境类型中该蚊种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9,P=0.001),其中牲畜棚的年平均密度相对较高,为1.92只/(灯·h)。结论 我国不同地理区划的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构成比、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合理性,建议不同地理区划的蚊虫监测及防制制定相应的方案。

2016 Vol. 27 (2): 107-11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959KB] ( )
112 黄涛华, 刘霖, 杜春红, 洪梅, 刘正祥, 高子厚
滇西南不同景观小型兽类及其媒介分布与鼠疫关系

目的 了解滇西南家鼠鼠疫疫源地小兽及寄生蚤在不同景观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以及与鼠疫流行的关系。方法 以滇西南云县、永德、景谷、宁洱、勐海和勐腊6个县为调查对象,运用群落生态学指标对小兽及其寄生蚤类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小型兽类719只,隶属3目6科12属19种(亚种)。黄胸鼠(55.77%)为优势鼠种;共收集蚤类229匹,隶属5科11属14种(亚种),印鼠客蚤(57.21%)和泸水栉眼蚤(17.03%)为优势种。不同景观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林区> 农耕地> 居民区,而优势度指数则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林区、农耕区和居民区捕获小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8、1.60和0.16;林区、农耕区和居民区捕获的小兽寄生蚤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7、1.75和0.15。结论 林区景观有利于维持家鼠鼠疫疫源地的自然疫源性,居民区景观是鼠疫流行的重要环境,农耕区可能是鼠疫传播和流行的重要通道,在家鼠型鼠疫疫源地长期保存、流行和扩散机制中有关键作用。

2016 Vol. 27 (2): 112-11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81KB] ( )
117 常昭瑞, 鲁亮, 郭玉红, 毛德强, 赵鑫, 刘京利, 杨维中, 张静
三峡库区消落区2010-2014年小兽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长江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以来库区消落区小兽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为鼠传疾病风险预测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上、中、下游确立4个监测点,于每年的蓄水前期和退水后期开展小兽监测,对不同区域、不同高程、不同时期小兽密度及其构成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三峡库区消落区平均小兽密度为1.10%,小兽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捕获的小兽分属于6种,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46.55%,其次为四川短尾鼩,占25.86%;退水后平均小兽密度(1.23%)高于蓄水前(0.90%);捕获的116只小兽在3个高程均有分布,由高至低构成比依次减少,分别为46.55%、31.90%和21.55%;不同高程优势种不同,166~175 m高程以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构成比为44.45%,其次为黄胸鼠(18.52%);156~165 m和145~155 m高程以黑线姬鼠构成比最高,分别占72.97%和84.00%。结论 三峡库区消落区小兽密度较低,种类较多,小兽密度及其构成随不同区域、不同高程和不同监测时间而变化。该地区分布的小型兽类可能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及南方家鼠型鼠疫等鼠传疾病,应继续加强鼠等媒介生物的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016 Vol. 27 (2): 117-12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82KB] ( )
121 丰婧, 田凯, 侯鑫, 邱星辉
家蝇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的原核表达与活性鉴定

目的 家蝇是重要的卫生害虫,其抗药性问题突出,其中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代谢解毒作用增强是其抗药性的重要机制。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CPR)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重要组分,建立家蝇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MdCPR)表达体系有助于通过重组家蝇细胞色素P450酶系以鉴定家蝇抗药性的生物化学机制。方法 将家蝇CPR基因的编码区克隆到表达载体(pB508)上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重组质粒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的MdCPR蛋白进行细胞定位分析和活性测定。结果 MdCPR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地得到表达,分子质量为76×103左右,表现出细胞色素C还原酶活性,主要定位在细胞的膜成分中。结论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具有还原酶活性的MdCPR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家蝇细胞色素P450的功能及其在抗药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6 Vol. 27 (2): 121-12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70KB] ( )
124 关鹏, 吴伟, 黄德生, 聂孝楠, 郭海强
2004-2013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 分析2004-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情况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4-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信息和HFRS疫情监测数据,利用ArcGIS 9.3软件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计算HFRS发病重心并利用Excel 2010软件绘制气泡图呈现重心轨迹。利用SaTScan 9.1.1软件基于Poisson模型时空扫描统计探索HFRS高发病热点地区和高发时段。结果 2004-2013年HFRS发病人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人口重心位于东北部;2004-2013年全国发病重心向西南移动,方向角θ为241.69°。与2004年比较,2013年重心迁移307.87 km,其中在经度上移动距离为119.52 km,在纬度上移动距离为282.61 km。一级聚类区域为2004-2008年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相对危险度为9.22;二级聚类区域包括4个,分别为2008-2012年的陕西省,2004-2005年的山东省、天津市和河北省,2004-2007年的浙江省和2011-2013年的江西省,相对危险度为1.32~6.33。结论 HFRS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病重心由东北地区向华北地区转移,但疫情已呈减弱趋势。

2016 Vol. 27 (2): 124-12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97KB] ( )
128 姜澒月, 李海蓉, 杨林生, 王卷乐
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06-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地理环境因子对乙脑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 对2006-2010年河南省乙脑发病数据分市县进行流行病学及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研究气象因子、地表因子、社会经济条件等地理环境因素对乙脑发病的影响。结果 河南省5年共报告27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474/10万,死亡119例,平均病死率为4.36%。年内7-9月发病集中,占全年发病数的97.08%,年际变化呈"U"形。疾病发病"热点"呈现明显的西南多、东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洛阳、南阳、信阳3市发病热点现象显著。气象因子中,降雨量、降雨日数、>80%湿度天数及>25℃积温与发病率正向作用显著,而>30℃温度的累积天数、最高温度>30℃的累积温度将有效降低乙脑发病;地表因子中,省内水网密度低、耕地面积高的地方易致乙脑发病,两者与发病率在置信度为99%水平均呈显著相关;社会经济类因子中,农民人均收入的提升可有效降低疾病暴发,医疗卫生从业人数增加可降低乙脑暴发的可能性。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地理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病率影响,预测模型中R2=0.643,调整后R2=0.414,拟合效果良好。结论 河南省西南地区属于乙脑防控重点区域,关注地理环境因素的动态变化对乙脑防控有前瞻性作用。

2016 Vol. 27 (2): 128-13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29KB] ( )
133 张蓉, 孙继民, 陆群英, 卢苗贵, 施旭光, 任江萍, 龚震宇
浙江省2005-2014年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5-2014年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流行特征。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的浙江省2005-2014年地方性斑疹伤寒病例资料为对象,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浙江省2005-2014年共报告地方性斑疹伤寒3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086/10万。高发月份在6-9月,病例分布于6个地市,18个县(区),主要分布在农村(87.18%)。男女性别比为1.05:1,年龄中位数是47岁。临床诊断平均时间是10.0 d,实验室诊断平均时间是14.5 d,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的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7,P=0.006);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3,P=0.256)。结论 浙江省地方性斑疹伤寒的防控工作应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主,需加强旅游人员健康教育,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2016 Vol. 27 (2): 133-13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277KB] ( )
137 高云霞, 李小波, 方盛藩, 颜杰, 黄鹂, 张显光, 方树春, 邓荆, 丁国允, 黄吉城
广东口岸鼠形动物间鼠疫耶尔森菌和汉坦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东省27个口岸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种类,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和汉坦病毒感染状况,为口岸鼠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采用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鼠肺,收集口岸人员健康状况。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885只,平均密度为0.58%,优势种为臭鼩鼱(47.68%)和褐家鼠(33.67%);检出印鼠客蚤,染蚤率为0.79%,蚤指数为0.03。共检测鼠肺839份,10个口岸检出汉城型汉坦病毒,病毒携带率为2.74%,其中黄胸鼠携带病毒率最高(7.45%)。不同类型口岸鼠形动物汉坦病毒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87,P=0.349,ν=3)。未检出鼠疫菌。结论 广东口岸的鼠形动物平均密度低于控制标准,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线索,但存在黄胸鼠和印鼠客蚤,个别口岸汉坦病毒携带率较高,需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鼠传疾病。

2016 Vol. 27 (2): 137-14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95KB] ( )
141 王海峰, 杨顺林, 周松, 白雪薇, 张懿晖, 杨晓燕, 牛艳芬, 刘合智, 杜国义, 史献明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在河北省鼠疫菌株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菌株进行基因型别研究。方法 根据14+12对VNTR设计引物,对116株鼠疫菌进行分析。结果 116株鼠疫菌针对每对VNTR均有不同的重复数目,但是同一对VNTR对所有菌株的VNTR重复数目相同。与CO92和EV对比,河北省鼠疫疫源地菌株显示出不同的扩增结果。结论 河北省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只有1种不同于其他疫源地的基因型别,为疫情的追踪溯源和鼠疫菌突变监测提供了依据。

2016 Vol. 27 (2): 141-14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74KB] ( )
145 谭梁飞, 高勇勇, 雷朝亮, 黄求应, 熊进峰, 官旭华, 彭清华, 姚璇, 张天宝
氟虫腈白蚁饵剂对散白蚁的防治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0.004%氟虫腈白蚁饵剂实验室及室内现场对散白蚁的防治效果。方法 在实验室开展氟虫腈白蚁饵剂对黑胸散白蚁的药效实验,在室内现场测试氟虫腈白蚁饵剂对黑胸散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防治效果。结果 黑胸散白蚁取食饵剂3 d后开始大量死亡,平均死亡率达78.00%,8 d后工蚁和兵蚁全部死亡,氟虫腈白蚁饵剂平均被食率为5.15%。从2009-2015年使用氟虫腈白蚁饵剂防治15处办公楼和居民楼内的黑胸散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其中13处进行1次防治,其他2处分别进行2次和3次防治处理。结论 0.004%氟虫腈白蚁饵剂可有效诱杀黑胸散白蚁和黄胸散白蚁。

2016 Vol. 27 (2): 145-14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43KB] ( )
148 张洪江, 葛军旗, 唐承军, 张政, 刘美德, 张勇
北京市朝阳区三带喙库蚊分布和季节消长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三带喙库蚊的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方法 参考《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GB/T 23797-2009),于2014年8-9月采用CO2诱蚊灯捕获成蚊;分布调查按地域选取调查点,包括公园(绿地)和居民区2种环境类型;2014年5-10月,于固定地点进行季节消长调查,每旬监测1次。结果 在二环至三环、三环至四环、四环至五环和五环以外调查点捕获三带喙库蚊的比例分别为1/2、3/3、4/8和3/6,不同环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0);捕获到三带喙库蚊有水体的公园(或绿地)占76.92%(10/13),居民区占16.67%(1/6),两者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二环至三环、三环至四环、四环至五环和五环外调查点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别为0.09、0.16、0.31和4.97只/(灯·h);调查点三带喙库蚊密度的平均数(m)为1.56,方差(S2)为24.03,S2/m=15.42,朝阳区三带喙库蚊种群空间格局呈成群分布型;7月中下旬开始捕获三带喙库蚊,此后占捕获蚊种的构成比先增高后降低,9月出现密度高峰。结论 随着水生态恢复与涵养,北京市朝阳区的三带喙库蚊呈现由郊区向城区渗透的迹象,在城区成群分布,需警惕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风险,加强防控工作。

2016 Vol. 27 (2): 148-15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01KB] ( )
151 刘正祥, 高子厚, 尹家祥, 杜春红, 洪梅, 李玉琼, 宋志忠
云南省居民区室内小型兽类体表蚤类与宿主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云南省居民区室内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关系。方法 2009-2013年,在云南省5个不同动物地理小区内43个县(市、区)的山地及坝区居民区室内,采用笼夜法捕获鼠形动物,并收集体表寄生蚤。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公式,测定动物地理小区蚤类的宿主生态位和蚤类及其宿主的多样性指数。结果 共采获蚤类5科11属13种1925匹,宿主动物3目5科10属14种1582只。在13种蚤中,绒鼠怪蚤、野韧棒蚤、猫栉首蚤、不等单蚤和缓慢细蚤的寄主生态位宽度较高,分别为0.2525、0.2525、0.2523、0.2145和0.2023。14种宿主动物中,寄生蚤多样性指数以大足鼠最高(1.5179),其次为小家鼠(1.3522)和褐家鼠(1.1166)。各动物地理小区居民区室内蚤类多样性为:Ⅰ.横断山中部小区> Ⅴ.滇南山地小区> Ⅲ.滇东高原小区> Ⅱ.横断山南部小区> Ⅳ.滇西高原小区;宿主动物多样性指数为Ⅰ> Ⅲ> Ⅴ> Ⅱ> Ⅳ。结论 蚤类多样性与宿主动物多样性、丰富度和密度的关系不密切;蚤类的寄主生态位宽度能一定程度反映蚤类成虫对宿主动物选择的特异性关系。

2016 Vol. 27 (2): 151-15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93KB] ( )
155 曹晖, 高强, 樊坚, 金姝青, 周毅彬, 冷培恩
上海市黄浦区101个地下车库蚊虫孳生情况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 调查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类型地下车库蚊虫孳生情况并分析原因与对策。方法 2014年7-8月蚊虫高峰季节,对上海市黄浦区101个不同类型地下车库进行蚊虫孳生地监测。结果 101个车库的粗阳性率与调整阳性率分别为35.64%和39.13%,孳生地阳性率为21.36%;居民区汽车库集水井阳性率(23.03%)高于商务楼环境(8.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7,P=0.003),自行车库阳性率(46.67%)高于汽车库(23.03%)类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5,P=0.042)。大型汽车库阳性率及集水井孳生阳性率分别达到77.78%和29.63%,均高于小型汽车库的28.13%和12.8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4,P=0.001;χ2=6.740,P=0.009);多层汽车库阳性率及集水井孳生阳性率略高于单层(75.00% vs. 43.48%,25.00% vs. 22.78%)。结论 上海城区地下车库密集,蚊虫孳生及侵害现象明显,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在防制措施上重点控制集水井的水质改善及积水量,同时建议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2016 Vol. 27 (2): 155-15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591KB] ( )
160 寻慧, 刘占钰, 贾若, 杨曜铭, 潘威, 杨明
贵州省青岩地区蚋类自然感染索科线虫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目的 了解贵州省青岩镇蚋类自然感染索科线虫状况及其感染率的季节性变化。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每月上旬在青岩古镇旁溪流中定点采集蚋类幼虫,调查线虫感染率,并分析季节性变化。结果 青岩地区主要存在兴义维蚋和五指山蚋2个蚋种。除2013年10月外,各月采集的兴义维蚋幼虫数量均高于五指山蚋。2种蚋均可被索科线虫感染,兴义维蚋感染青绿色索科线虫,五指山蚋感染白色索科线虫。全年共获取兴义维蚋幼虫12649条,平均寄生感染率为4.70%(595/12649),每月寄生感染率为1.26%~21.57%;五指山蚋幼虫3694条,平均寄生感染率为20.84%(770/3694),每月寄生感染率为1.33%~43.05%。兴义维蚋感染索科线虫高峰主要在秋季,而五指山蚋感染高峰在冬季;五指山蚋的索科线虫寄生率高于兴义维蚋。结论 贵州省青岩镇蚋类感染索科线虫的感染率随季节变化。

2016 Vol. 27 (2): 160-16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90KB] ( )
164 孙燕群, 徐智慧, 熊丽林, 王冲, 何隆华, 张守刚
利用GoPubMed对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 了解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发表文献情况,为从事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以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文献为对象,采用GoPubMed数据库在线分析软件,分析相关文献的年度、国家和城市分布、来源期刊、研究主题及研究作者。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3214篇,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来源于美国的文献数量和影响力居首位,以柯林斯堡最多;《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杂志文献176篇,居首位;发文量最多作者为Roehrig J,共55篇。结论 GoPubMed是一种优秀的集检索与统计功能于一体的工具;揭示了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文献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待提高。

2016 Vol. 27 (2): 164-16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991KB] ( )
168 仝振东, 金永富, 易井萍, 刘洁楠
舟山市海岛地区蚊媒种群及其蚊媒传染病病原体分布研究

目的 了解舟山市海岛地区蚊媒种群分布及病原体携带状况,为舟山市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勺舀法采集蚊幼虫,用光诱捕法捕获成蚊进行种属鉴定,对蚊虫种群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PCR检测所捕获蚊虫中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携带状况。结果 采集蚊幼虫样本106份,羽化后收获成蚊1358只。经鉴定,包括2亚科5属11种。蚊幼虫监测结果显示舟山市白纹伊蚊、东乡伊蚊和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优势种指数分别为0.472、0.283和0.114;成蚊监测结果显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在舟山市分布广泛,捕获数分别占79.90%和19.86%,其中库蚊属环带库蚊和杵蚊属蛛形杵蚊为舟山市新发现种,捕获蚊虫中未检测到靶标病原体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乙脑病毒等。结论 白纹伊蚊、东乡伊蚊、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舟山市的优势蚊种,虽从捕获的蚊虫中未检测到靶标病毒,但病例输入后有暴发的风险,需加强蚊媒传染病防控。

2016 Vol. 27 (2): 168-17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80KB] ( )
172 王影姣, 沈娟, 方霞, 陈至里, 金小宝
美洲大蠊肠道内生戈登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 从美洲大蠊肠道内分离戈登菌,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 室外捕获美洲大蠊样品,体表消毒后,用手术刀从侧面将其腹部切开,取出肠道,匀浆至所需浓度(10、0.005、0.0025μg/ml),吸取悬浮液0.1 ml于平板上,28℃培养至少1周,分离美洲大蠊肠道内的戈登菌。通过分离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分类鉴定,运用Mega 5.1软件,利用最大似然值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从美洲大蠊肠道分离出戈登菌6株。菌株革兰染色呈阳性,菌落较小,呈橘红色,颗粒状,表面稍微湿润,产橘红色色素。菌体呈短棒状,菌丝呈直杆状或螺旋状,无横隔,符合戈登菌的基本特征。16S rDNA基因扩增后,测序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均为戈登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所分离菌株与分离自土壤、植物和海洋中的戈登菌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首次从美洲大蠊肠道内分离到戈登菌,为进一步研究美洲大蠊内生戈登菌的作用奠定基础。

2016 Vol. 27 (2): 172-17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71KB] ( )
生物学与生态学
176 马合木提, 安继尧
中国新疆蚋科名录(双翅目:蚋科)

新疆蚋科昆虫种数,1976年《中国北方的吸血蠓虻蚋》一书中记录新疆仅1种,1996年中国蚋科名录一文中记载23种(安继尧,1996),《中国黑蝇》中记录24种(陈汉彬和安继尧,2003),该文记录3属7亚属34种,其中包括新发现的8个新种。现列一名录供研究者参考。

2016 Vol. 27 (2): 176-17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89KB] ( )
调查研究
179 蔡茹, 张依生, 刘一荻, 储雅雅, 安继尧
安徽省黄山和九华山旅游区吸血蚋类报告(双翅目:蚋科)

目的 调查安徽省黄山和九华山旅游区蚋类并进行区系分类,了解两地区的蚋类本底资料。方法 2014年5-7月选取黄山和九华山旅游区5个不同地理位置的采集地点,采用常规方法捕获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录。结果 共捕获蚋类6种,含1新种。结论 安徽省黄山和九华山旅游区蚋类具有多样性,具有东洋界华中区的区系特征。

2016 Vol. 27 (2): 179-18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17KB] ( )
181 马骏, 王义冠, 杨思嘉, 孟凤霞
通化市2006-2014年家蝇的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

目的 掌握通化市家蝇的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动态,了解家蝇及蝇类密度的关系,为蝇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于2006-2014年在通化市设置监测点3个,以糖醋为诱饵,用笼诱法调查4种生境(农贸市场、餐饮店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蝇密度,每次布放诱蝇笼1个,日间布放6 h。结果 2006-2014年通化市家蝇的构成比为15.91%~44.90%,密度高峰在8月;在4种生境中,家蝇占蝇类总数依次为48.03%、61.07%、4.40%和10.03%;家蝇密度与总蝇密度呈正相关(r=0.703,P<0.01)。结论 通化市蝇类高峰期为6-8月,为该地区控制蝇类的关键时期, 9月仍需关注人居环境的家蝇防控。

2016 Vol. 27 (2): 181-18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01KB] ( )
184 白雪薇, 刘合智, 史献明, 王海峰, 杨顺林, 周松, 胡乐乐, 李玉贵
酶免疫染色技术快速检测鼠疫F1抗原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酶免疫染色法检测鼠疫F1抗原效果。方法 通过辣根过氧化酶标记鼠疫F1单克隆抗体(HRP?F1McAb)免疫染色法,检测266只强毒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感染鼠脏器标本和207只对照啮齿动物标本,同时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微量法和胶体金纸上色谱法(RGICA)进行对比。结果 HRP?F1McAb免疫染色法和RIHA检测一致率为98.52%,Kappa值为0.970,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0,P=0.016);HRP?F1McAb免疫染色和RGICA检测一致率为98.50%,Kappa值为0.901,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P=0.625)。HRP?F1McAb免疫染色法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7.02%,阳性预测值为97.14%,阴性预测值为100%,约登指数为0.970。结论 鼠疫F1抗原免疫染色法敏感特异、快速简单,在鼠疫早期快速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2016 Vol. 27 (2): 184-18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69KB] ( )
186 郜振国, 马合木提, 邓红, 张建, 刘同中, 李新兰, 张本忠
新疆地区蚊种分布及虫媒病毒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蚊虫种类、分布特点及虫媒病毒携带情况。方法 使用灯诱法和挥网法捕捉蚊虫,分类鉴定后冷藏于液氮罐中,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蚊虫携带病毒情况。结果 2014年7-10月共捕获蚊虫3550只,包括4属7种,其中尖音库蚊占捕获总数的54.28%;其次为里海伊蚊,占29.38%;其他种类占比较小。捕获蚊虫中均未检测到黄病毒属、甲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辽宁病毒、Tahyna病毒、蜱传脑炎及西尼罗病毒。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优势蚊种为尖音库蚊,未发现蚊类携带虫媒病毒,但仍需密切关注。

2016 Vol. 27 (2): 186-18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09KB] ( )
190 韩冰, 赵钢, 张忠兵, 李建云, 张大禹
内蒙古地区2001-2013年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2001-2013年内蒙古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点,为鼠疫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3年内蒙古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各年度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1-2013年,共捕获达乌尔黄鼠18937只,鼠密度为0.88只/hm2;共梳检达乌尔黄鼠38203只,染蚤率为48.60%,获蚤76452匹,蚤指数为2.00;从察哈尔丘陵地区的长爪沙鼠中分离到鼠疫菌1株,间接血凝试验检出达乌尔黄鼠鼠疫F1阳性血清93份。结论 2001-2013年该疫源地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除2011、2013年外其他年份均有动物间鼠疫疫情,疫源地动物间鼠疫仍活跃。

2016 Vol. 27 (2): 190-19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15KB] ( )
194 陆辉, 刘立, 张艳波, 李温, 庞志钊
石家庄市2008-2014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掌握石家庄市2008-2014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8-2014年石家庄市狂犬病疫情及监测资料,对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4年石家庄市确诊狂犬病病例共91例,男女性别比为2.96:1,40~、50~、60~岁年龄组发病居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4.61%;发病集中于5-11月,占全年病例数的76.92%;病例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县(区)。潜伏期长短与损伤部位有关,头部损伤者潜伏期最短。暴露后,53.01%的病例未进行任何处置。病例Ⅱ级暴露后75%未全程接种疫苗、Ⅲ级暴露后未同时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病例致伤动物均为犬只,仅1.20%的犬只注射了动物狂犬病疫苗。结论 石家庄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夏秋季为高发期,男性、农民、>40岁为重点人群。暴露后预防治疗的处理率低、暴露后未规范处置、伤人犬只免疫率低是狂犬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2016 Vol. 27 (2): 194-19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10KB] ( )
综述
197 胡亚萍, 刘小波, 桑少伟, 陈斌, 刘起勇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沃尔巴克氏体基因分型中的研究进展

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及线虫体内的胞内共生菌,能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宿主生殖调控。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是一种基于核酸序列测定的细菌分型方法,该方法通过PCR技术扩增多个管家基因内部片段并测定其序列,进而分析菌株变异。该文对沃尔巴克氏体分型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现状以及重点对MLST方法在沃尔巴克氏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MLST技术在蚊媒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2016 Vol. 27 (2): 197-20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445KB] ( )
202 闫东, 张业武, 苏雪梅, 赵自雄
空间流行病学在我国鼠疫防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引起的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且能引起人间流行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表明,鼠疫流行的各个要素,鼠疫菌、宿主、媒介均有特定的分布区域,存在着空间属性。而具有空间属性数据之间往往相互依赖,样本数据间不独立,无法完全满足经典统计分析方法的样本独立性前提。利用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具有空间属性数据的时空相关和交互作用,更准确地进行鼠疫疫情的预测预警。该文对空间流行病学在我国鼠疫防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单概述。

2016 Vol. 27 (2): 202-20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95KB] ( )
206 何江, 易海华, 周鹏程, 崔北金, 吴炳耀, 孙立新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在物种鉴定与分型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是在熔解曲线分析基础上,利用饱和染料替代非饱和染料,借助专业高分辨率仪器,应用于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基因分型的新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避免污染、操作简便、速度快、通量高等优点,在昆虫、细菌、真菌、原虫鉴定及病毒分型等相关领域应用广泛。

2016 Vol. 27 (2): 206-20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52KB] ( )
调查研究
209 夏仪, 刘洪霞, 汤泓, 李颖, 殷为申, 蔡恩茂
温度对白纹伊蚊种群发育的影响
2016 Vol. 27 (2): 209-21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83KB] ( )
211 张涛, 白学礼, 鲁亮, 田涛, 卢世堂, 赵建华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小兽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2016 Vol. 27 (2): 211-21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59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