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物病原学监测专题 往期精彩专题回顾+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贵州省部分地区2019年蚊虫及蚊媒病毒调查研究
闫冬明, 王文周, 王雪霜, 刘强, 吴兴彬, 赵宁, 梁文琴, 周敬祝, 王丹, 王君, 刘起勇
摘要382)      PDF (1268KB)(1201)   
目的 调查贵州省部分地区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分布,为该地区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用诱蚊灯采集蚊虫,将蚊虫分类鉴定后,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蚊虫携带病毒种类,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毒株系统发育树。 结果 2019年6月在贵州省黎平县中潮镇和乌当区羊昌镇共采集到蚊虫3属9种共27 169只,其中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0.47%(13 712/27 169);其次是三带喙库蚊,占45.80%(12 444/27 169);其他蚊虫最少,占0.26%(70/27 169)。从黎平县中潮镇的蚊虫标本LK6110中检出1株病毒,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病毒株属于基因Ⅲ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 结论 本次贵州省调查地区的优势蚊种各不相同,羊昌镇以中华按蚊为主,中潮镇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并在黎平县中潮镇三带喙库蚊中检出JEV Ⅲ型病毒。
2021, 32 (4): 422-42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07
贵州省黔东南州部分地区食用鼠种类及病原体携带情况初探
周敬祝, 刘英, 吴玉英, 田珍灶, 王月, 蒋维佳, 陆先华, 李世军, 梁文琴
摘要330)      PDF (888KB)(997)   
目的 调查贵州省部分少数民族食用鼠种类构成及病原体携带情况,为今后鼠及鼠传疾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通过访谈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食用鼠类情况,采用夹夜法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3县4乡镇的山地林区开展鼠类调查并分类鉴定,解剖采集其脏器放于-20 ℃低温保存并运送至实验室;采用PCR技术检测鼠体携带钩端螺旋体(钩体)、汉坦病毒、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情况,并对其中2份鼠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 结果 共捕获鼠标本141只,捕获率为20.74%,共计2科5属10种,其中食用最多鼠种为青毛鼠和白腹巨鼠。钩体检测阳性率为27.08%(13/48),Ⅰ型汉坦病毒阳性率为0.71%(1/141),Ⅱ型汉坦病毒阳性率为12.77%(18/141),鼠疫菌均为阴性(0/125)。青毛鼠十二指肠分离到4种菌,均不具备致泻性,而白腹巨鼠分离到4种菌,其中2种具有致泻性。 结论 青毛鼠及白腹巨鼠是山地林间优势种也是食用的主要鼠种,其携带钩体和汉坦病毒,应是重要的储存宿主,具有较高的传播流行风险。建议加强该地区鼠及鼠传疾病的监测,重视鼠传疾病及其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降低该地区鼠传疾病的发病风险。
2021, 32 (4): 432-43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09
海南省野生蠓虫西藏环状病毒的研究
王琴燕, 付士红, 孙定炜, 许秀燕, 吴群, 曾林海, 李善干, 何英, 李樊, 聂凯, 许松涛, 殷启凯, 王环宇, 鲁晓晴, 梁国栋
摘要323)      PDF (3538KB)(964)   
目的 调查海南省琼中县吸血昆虫及其携带病毒的种类以及流行情况。 方法 2019年8月在当地吸血昆虫孳生环境(羊圈、猪圈)中,使用“功夫小帅”牌紫外诱蚊灯进行标本采集并使用干冰运输到实验室。采用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病毒并对病毒分离物进行鉴定。 结果 共采集到蚊虫3属34只(其中库蚊26只、按蚊1只和骚扰阿蚊7只)和蠓虫(待鉴定)1 450只。从采集的蠓虫标本中分离到1株可以引起白纹伊蚊C6/36细胞病变的病毒分离株(HNQZ1927),该病毒不引起金黄地鼠肾细胞(BHK-21)病变。经病毒基因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HNQZ1927为10个基因节段的环状病毒属病毒,该病毒基因编码区核苷酸(氨基酸)与环状病毒属中的西藏环状病毒(TIBOV)同源性为79.4%~98.7%(94.6%~100%),而与TIBOV以外的其他环状病毒同源性在1.2%~78.1%。病毒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NQZ1927病毒与我国此前在西藏地区采集的圆斑按蚊中分离的TIBOV XZ0906及我国在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和多种蠓虫中分离的TIBOV处于共同进化分支。 结论 海南省蠓虫分离的HNQZ1927病毒为TIBOV,这是首次从海南省自然界采集的蠓虫标本中分离到TIBOV 。
2021, 32 (4): 415-42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06
16S rDNA全长高通量测序在蜱媒病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杨小娜, 张琳, 侯学霞, 郝琴
摘要305)      PDF (3636KB)(984)   
目的 利用16S核糖体DNA(16S rDNA)全长测序方法,结合实验室检测数据,研究蜱中病原微生物种群特点,为病原体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山西省祁县优势蜱种50只,经形态学和基因鉴定后,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PacBio平台、高通量16S rDNA全长测序方法,分析蜱中微生物种类及各种群丰度情况;根据16S rDNA全长序列分析结果,利用PCR检测方法对可能存在的蜱媒病原体特异性基因进行鉴定,较为全面地分析蜱媒病原体携带情况。 结果 16S rDNA全长测序分析表明50只血蜱均携带贝氏柯克斯体、假单胞菌,8只血蜱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有部分血蜱携带立克次体、埃立克体,但仅匹配到属一级的分类信息,无法确定所携带的基因种,在50只血蜱中未检出疏螺旋体。PCR检测结果表明,50只血蜱中检测到柯克斯体内共生体、伯氏疏螺旋体、米氏疏螺旋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结论 高通量16S rDNA全长测序分析可以同时检测出多种病原体,可提示当地的主要蜱媒致病菌,但也存在检测不全面、无法匹配到物种的缺点,与病原体特异检测方法相结合,能更全面地了解当地血蜱携带病原体的状况。
2021, 32 (4): 404-41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04
纳米孔测序实时检测鼠传巴尔通体
栗冬梅, 周若冰, 李寿江, 鲁亮, 饶华祥, 宋秀平, 李庆多, 刘起勇
摘要304)      PDF (921KB)(1023)   
目的 以巴尔通体( Bartonella spp.)作为指示菌基于MinION纳米孔高通量测序平台评估一种针对鼠传病原体的实时检测技术。 方法 选取巴尔通体培养阳性的野外鼠脾和肺组织样品,提取全基因组核酸,应用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常规PCR扩增后的桑格测序(Sanger sequencing)和纳米孔测序,比较一代测序和三代纳米孔测序的结果,检验纳米孔测序技术对鼠传病原体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结果 16S rRNA基因常规扩增后经桑格测序有12份样品未鉴定出巴尔通体,纳米孔测序全部鉴定出巴尔通体。每份样品用于分类分析的reads数为4~609 424个,reads长度以1 500 bp为主,平均准确率为79.2%~92.0%,以巴尔通体检出为主,其reads数为1~77 833个。应用云端实时分析软件EPI2ME在测序开始后30 min内即产生鉴定结果。此外,多个样品还鉴定到布鲁氏菌。原始浓度大小对测序数据产出有影响,低浓度总数据量和reads数量明显减少。清洗步骤可明显降低测序芯片中残留核酸片段,但是不能完全去除,残留比平均值为1.4%。 结论 16S扩增子纳米孔测序,可用于啮齿动物脏器组织病原体的直接、实时检出鉴定,纳米孔MinION测序便携、简单的操作以及实时数据传输和分析将为现场检测和病原监测工作提供便利。
2021, 32 (4): 390-39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02
小型兽类不同器官恙虫病东方体阳性率调查
赵嘉欣, 王玉姣, 李永香, 母群征, 夏青, 宋秀平, 栗冬梅, 鲁亮, 李贵昌
摘要281)      PDF (520KB)(914)   
目的 探究小型兽类不同器官恙虫病东方体阳性率有无差别,为恙虫病的病原学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别选取2017年10月在河南省永城市采集的105只小型兽类的肝、脾、肺、肾、耳样本和2018年9-11月在北京市平谷区采集的324只小兽的肝、脾、耳样本,提取组织DNA,采用巢式PCR扩增检测恙虫病东方体56 kDa蛋白基因核酸片段,出现特异性条带标本通过核酸序列比对确定基因分型并计算阳性率。 结果 永城市和平谷区小兽阳性率分别为10.48%和12.9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494, P=0.504)。相同地点小兽不同器官阳性率在0.98%~14.81%,经两两比较 χ 2检验,永城市小兽耳的阳性率高于其他4种器官,平谷区肝脏的阳性率高于脾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818, P=0.022)。两地之间比较,永城市小兽耳的阳性率高于平谷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6.525, P=0.011)。平谷区小兽脾的Shimokoshi型阳性率低于肝和耳,Kawasaki型不同器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1.560, P=0.455)。两地肝、脾检测结果合并后配对结果显示肝脏的阳性率高于脾脏。一致性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Kappa=0.015, P=0.744),肝脏、脾脏阳性感染一致性差。 结论 永城市和平谷区小兽Kawasaki型的肝、脾、肺、肾恙虫病东方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himokoshi型肝、耳高于脾。检测多种小兽脏器或多种器官混合可提高恙虫病东方体检出率,兽耳也可作为病原学检测样本。
2021, 32 (4): 428-43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08
库蚊黄病毒的病毒滴度测定方法建立
何英, 殷启凯, 付士红, 王环宇
摘要275)      PDF (1012KB)(976)   
目的 建立我国分离库蚊黄病毒( Culex flavivirus,CxFV)毒株(SDDM06-11)的病毒滴度测定方法。 方法 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C6/36细胞,感染库蚊黄病毒,加入甲基纤维素培养4 d,结晶紫进行染色,通过统计空斑数量计算病毒的噬斑形成单位。 结果 使用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方法观察,发现CxFV(SDDM06-11)毒株感染C6/36细胞后形成清晰的圆形噬斑,大小如针尖,成功测定CxFV(SDDM06-11株)滴度在10 6.85pfu/ml。 结论 甲基纤维素-结晶紫空斑法可用于测定CxFV滴度。
2021, 32 (4): 412-41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05
青藏高原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小型哺乳动物巴尔通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饶华祥, 于娟, 李寿江, 宋秀平, 栗冬梅
摘要263)      PDF (925KB)(1075)   
目的 了解青藏高原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小型哺乳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和基因多态性,为当地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获小型哺乳动物,采集肝脏和脾脏组织进行巴尔通体培养分离,对可疑菌落进行枸橼酸合酶( gltA)基因PCR扩增并测序,利用BLAST和MEGA 7.0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DnaSP 5.10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 共捕获啮齿动物21只,其中长尾仓鼠10只,大林姬鼠6只,小家鼠4只,根田鼠1只,另捕获1只食虫目鼩鼱科动物,除根田鼠外,其余4种小型动物均检出巴尔通体,总阳性率为59.09%(13/22)。肝、脾组织双阳性9份,肝脏组织单阳性1份,脾脏组织单阳性3份,肝、脾组织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45% vs 54.55%, P=0.625)。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出的巴尔通体分别为格拉汉姆巴尔通体( Bartonella grahamii,10株)、泰勒巴尔通体( B. taylorii,1株)、哈巴罗夫斯克巴尔通体( B. khabarovsk,1株)和日本巴尔通体( B. japonica,1株)。其中格拉汉姆巴尔通体是具有潜在致病性的优势流行株,溯源分析显示长尾仓鼠和小家鼠分离株与日本大林姬鼠分离株聚为一簇,而大林姬鼠分离株与当地高原鼠兔分离株聚为一簇。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不同鼠种所携带的格拉汉姆巴尔通体核苷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别,10条序列中存在8个多态位点,产生3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622±0.13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3.200,核苷酸多样度为0.010,其中在152~251 bp间的片段多样度最高。 结论 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小型哺乳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率较高,格拉汉姆巴尔通体为优势流行株,且具有遗传多样性,存在人类感染致病风险。
2021, 32 (4): 398-40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03
杂志二维码
下载排行 近期热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