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Vol.28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黑龙江省庆安县小兽体表恙螨及恙虫病东方体感染调查
李贵昌, 李欣颖, 刘晶, 刘海军, 刘京利, 栗冬梅, 鲁亮, 史强, 付秀萍, 刘起勇
摘要378)      PDF (459KB)(1041)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山地和平原地区小兽体表寄生恙螨和恙虫病东方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于2013年9月利用夹夜法捕获小兽,鉴定种类并梳检小兽体表恙螨,对恙螨种类进行鉴定并计算恙螨指数;无菌解剖小兽肝、脾等脏器,低温保存,提取其DNA,采用巢氏PCR扩增恙虫病东方体56 kD表面蛋白基因。结果 共捕获小兽107只,包括啮齿目和食虫目共9种;农村居民区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主,室内仅捕获褐家鼠和小家鼠;农田以黑线姬鼠为主,林区以黑线姬鼠和朝鲜姬鼠为主;小兽体表共检获1 164只恙螨,包括高丽新恙螨、东方纤恙螨、日本新恙螨和亚中纤恙螨;林区的棕背鼠平恙螨指数最高,为65.50,大仓鼠、红背鼠平和花鼠次之,分别为58.13、22.86和24.00;距林区较远的农田和居民区小兽体表未发现恙螨。山区大仓鼠和朝鲜姬鼠各1只经PCR恙虫病东方体核酸检测为阳性。结论 庆安县小兽及其体表恙螨种类与东北北部其他地区类似,鼠类中检出恙虫病东方体,该地区是新发现的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应开展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2017, 28 (1): 1-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01
3种植物浸液对白纹伊蚊产卵的影响研究
李凯利, 高景鹏, 曹洁, 马雅军
摘要296)      PDF (1189KB)(1087)   

目的 筛选具有诱集白纹伊蚊产卵活性的植物浸液,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 选择稻草、竹叶和狗牙根浸泡不同时间,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白纹伊蚊诱集产卵实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植物浸液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结果 实验室稻草和竹叶浸液均有诱集白纹伊蚊产卵的活性,狗牙根浸液的诱集活性较差。稻草及竹叶浸液的平均诱卵率分别为63.20%~80.20%和47.51%~86.34%,平均产卵活跃指数(OAI)分别为0.26~0.60和-0.05~0.76;稻草浸泡30~70 d,竹叶浸泡50~70 d具有明显的诱集活性,浸泡时间越长,诱集效果越好。应用浸泡≥50 d的浸液进行现场实验,稻草及竹叶浸液的平均诱卵率分别为70.99%~96.17%和69.52%~89.51%;平均OAI分别为0.42~0.93和0.39~0.79。GC-MS鉴定不同浸泡时间稻草浸液中的化合物共108种,竹叶浸液有97种,其中相对含量>3%的化学物共17种,2,4-二苯酚(C14H22O)和苯甲醛(C9H17O)在所有样本中均存在,且含量较高。结论 稻草和竹叶浸泡一定时间后,其浸液具有明显的诱集白纹伊蚊产卵活性,主要化学成分为2,4-二苯酚和苯甲醛。

2017, 28 (1): 4-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02
不同地理种群白纹伊蚊感染 Wolbachia的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张瑞玲, 姚广琴, 潘晓倩, 赵爱华, 马德珍, 张忠
摘要318)      PDF (453KB)(948)   

目的 探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白纹伊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情况和多样性,为蚊媒病的生物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用Wolbachia的表面蛋白基因(wsp),经PCR扩增测序后与GenBank下载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白纹伊蚊感染Wolbachia的情况和类型。结果 13个地理种群中有11个种群的样品均检测到Wolbachia感染,通过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和分析证实我国白纹伊蚊感染的类型包括A群的wAlbA亚群,B群的wPip和wAlbB两个亚群,其中山东泰安和广西玉林种群的白纹伊蚊为A、B群共感染。系统发育分析显示wsp基因序列聚成两大支,即A群和B群;B群又分为wPip和wAlbB两支。结论 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的白纹伊蚊体内普遍感染Wolbachia,其基因型主要为wAlbA和wAlbB型。

2017, 28 (1): 9-1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03
广西北海市家蝇杀虫剂抗性基因频率的检测与分析
丁岩, 杨婵, 李梅, 冯向阳, 邱星辉
摘要275)      PDF (470KB)(967)   

目的 通过检测杀虫剂抗性基因频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家蝇的抗药性现状进行分析,为该地区家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野外采集家蝇的细胞色素P450 CYP6D1基因、钠离子通道基因(Vssc)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基因(ace)进行分型,统计其基因型频率。结果 北海市的63只家蝇样本经过检测,未发现CYP6D1抗性纯合个体,而敏感纯合个体所占比例高达96.83%(61/63),杂合个体频率为3.17%(2/63),CYP6D1抗性等位基因频率仅为1.59%。在同一样本中,检测到Vssc杂合子(1014L/F)的基因频率为6.35%(4/63),敏感纯合子(1014L/L)的个体基因频率高达93.65%(59/63),未发现1014F的纯合个体及1014H突变个体。在北海市的38只家蝇样本中,检测到342G/A和342A/V两种AChE基因型个体,其频率分别为5.26%和94.74%,抗性等位基因频率总和(342A+342V)高达97.37%。结论 北海市家蝇样本中的CYP6D1Vssc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均较低,而AChE抗性等位基因频率极高,提示目前北海市可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家蝇;同时在该地区减少使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进行灭蝇,避免家蝇种群抗性基因频率继续升高,以延缓抗性的发展。

2017, 28 (1): 12-1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04
藻酸丙二醇酯对长角血蜱幼蜱杀灭作用初步研究
吴瑜燕, 凌锋, 陈直平, 林君芬, 尚晓鹏, 侯娟, 郭颂, 王金娜, 蒋健敏
摘要314)      PDF (559KB)(885)   

目的 研究藻酸丙二醇酯及藻酸丙二醇酯与常用卫生杀虫剂混配药物对蜱的杀灭效果,以探索藻酸丙二醇酯作为蜱类杀虫剂的潜能。方法 将高效氯氰菊酯与藻酸丙二醇酯按照1:1、1:2和2:1的比例配成混液,与藻酸丙二醇酯、高效氯氰菊酯单品共同组成实验组,以相同量的水为对照组,对未吸血的长角血蜱幼蜱检测不同浓度在不同时间的杀灭效果。结果 低浓度藻酸丙二醇酯和低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溶液(2.4 mg/L与250 mg/L)杀蜱效果相同(Mann-Whitney U=7,P=0.766);高浓度的藻酸丙二醇酯和高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溶液(12 mg/L与1 000 mg/L)杀蜱效果也相同(Mann-Whitney U=4,P=0.240)。早期(0.5 h)不同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总杀蜱率优于藻酸丙二醇酯(χ2=7.670,P=0.007)。24及48 h藻酸丙二醇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总杀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53,P=0.063;χ2=3.560,P=0.059)。混配液C(高效氯氰菊酯:藻酸丙二醇酯=2:1)各个浓度不同时间的杀蜱效果均优于混配液A(高效氯氰菊酯:藻酸丙二醇酯=1:1)、混配液B(高效氯氰菊酯:藻酸丙二醇酯=1:2)、藻酸丙二醇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溶液。结论 藻酸丙二醇酯对长角血蜱幼蜱有杀灭作用,但其杀灭作用并非速效型;高效氯氰菊酯与藻酸丙二醇酯混配比例以2:1为佳。

2017, 28 (1): 16-1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05
实验室条件下血红扇头蜱的生物学特性
吴嘉彤, 张仪, 张璟, 朱丹
摘要396)      PDF (554KB)(1274)   

目的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下血红扇头蜱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血红扇头蜱置于15、20、25和30℃下,观察其发育和产卵等情况。结果 在实验室适宜条件下,血红扇头蜱可长期保种传代,在25℃时完成1个世代约需87 d,<15℃无法完成保种传代;根据二项式模型预测发育零点温度为12.7℃,发育历期高点温度为28.5℃。结论 实验室条件下获得血红扇头蜱传代的生物学指标,为其人工饲养和科学实验提供参考。

2017, 28 (1): 20-2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06
不同流行区不同密度钉螺在水网地区繁殖规律研究
徐惠庆, 朱培华, 朱秋荣, 骆田斌, 余梦华
摘要304)      PDF (550KB)(859)   

目的 调查山丘型、水网型和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不同密度的钉螺在水网型流行区的生长繁殖情况,分析其他流行区钉螺输入水网型流行区的可能性,为防止钉螺输入和实施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4月选择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设立钉螺繁殖现场试验地点,将山丘型流行区(浙江省金华市)、水网型流行区(浙江省秀洲区)和湖沼型流行区(安徽省贵池区)钉螺分3个实验组,每组按每框(0.1 m2)2、4、6、8、10、20、40、80、100、150、200、400、800只的钉螺密度进行投放,其中低密度(≤40只/框)各组雌雄配对,高密度(>40只/框)各组随机组合,养殖1年后观察各组钉螺生存繁殖情况。结果 山丘型、水网型和湖沼型钉螺存活率分别为17.45%、4.95%和7.47%,低密度组存活率分别为48.33%、35.56%和34.44%,高密度组存活率分别为15.84%、3.35%和6.07%。3种不同流行区钉螺繁殖倍数分别为1.99、3.10和1.95,低密度组繁殖倍数分别为14.48、24.81和11.42,高密度组繁殖倍数分别为1.34、1.97和1.46。不同流行区钉螺低密度及高密度组间的存活率和繁殖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流行区钉螺均可在水网型流行区生长繁殖,钉螺存活率和繁殖倍数均与其密度呈负相关。

2017, 28 (1): 23-2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07
一种具厚几丁质外壳微小节肢动物无损伤凭证标本高质量DNA模板的获取方法
单振菊, 邱德义, 岳巧云
摘要340)      PDF (1107KB)(952)   

目的 针对具厚几丁质外壳的微小节肢动物,研究一种无需研磨、不损坏凭证标本形态的高质量DNA模板的获取方法。方法 以具有厚几丁质外壳的土壤甲螨为材料,用几丁质酶消化其外壳,然后利用裂解液对整个个体进行裂解,以DNA条形码片段的扩增结果作为判断模板质量的依据,探讨几丁质酶的最佳工作浓度和工作时间;比较几丁质酶处理前后标本的外部形态。结果 该方法能获得高质量的DNA模板,在25℃,pH值6.0时,几丁质酶最佳浓度为1 mg/ml,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经几丁质酶处理后,螨的外部形态保存完整,与处理前无明显差别,可以用于形态鉴定。结论 该方法首次将几丁质酶消化动物几丁质外壳与提取模板DNA相结合,不仅能保证微小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不被破坏,而且获取的DNA模板质量高,作为凭证标本的微小节肢动物可以制成玻片标本保存,保证了凭证标本的形态完整性。

2017, 28 (1): 27-3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08
江苏口岸褐家鼠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胡双双, 吴炳耀, 何江, 陆永昌, 杨庆贵, 陈峰, 孙立新
摘要296)      PDF (655KB)(1004)   

目的 研究褐家鼠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特征,为国境口岸鼠形动物的鉴定和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通过对江苏口岸本底及输入性褐家鼠COⅠ基因的扩增、测序和比对,结合GenBank的褐家鼠信息,对褐家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 获得48个国内外褐家鼠COⅠ基因序列,测出的605个序列位点中保守位点587个,可变异位点18个,核苷酸平均差异数为(2.510 000±0.000 640);江苏口岸本底褐家鼠仅为1个单倍型,非江苏口岸褐家鼠多态性丰富。结论 不同地区的褐家鼠具有一定的种内差异,该差异与地理位置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2017, 28 (1): 31-3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09
淡色库蚊在不同温度下发育情况观察
李菊林, 朱国鼎, 周华云, 唐建霞, 曹俊
摘要410)      PDF (379KB)(1013)   

目的 观察淡色库蚊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期发育与繁殖情况,探讨淡色库蚊传播疾病的有效季节,为适时有效地防制蚊虫传染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温度设为10、15、20、25、30、35、40℃ 7个组,在湿度同为(75±5)%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室饲养的淡色库蚊卵期、幼虫、蛹期和生殖营养周期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温度下各虫期的全发育时期。结果 温度在40℃时,淡色库蚊各虫期均不能发育,在10、15、20、25、30和35℃ 6个温度组蚊虫各期均可发育,其发育时间分别为80.87、46.33、31.07、24.94、17.11和14.41 d。结论 淡色库蚊的发育周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5~30℃,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对蚊虫发育有抑制作用。

2017, 28 (1): 35-3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0
上海市杨浦区地下车库蚊虫种类调查
张杰, 姬淑红, 陆崇华, 冷培恩, 周毅彬
摘要451)      PDF (1173KB)(1093)   

目的 调查上海市杨浦区地下车库蚊种构成,了解种群形成原因及趋势。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从不同封闭类型的地下车库集水井中采集蚊幼虫,饲养至成蚊后制作雄蚊尾器标本进行鉴定。结果 全封闭小空间型车库内均为骚扰库蚊;全封闭大空间型车库内骚扰库蚊占该车库有效标本数的54.09%(119/220),淡色库蚊占27.27%(60/220);半封闭型车库内淡色库蚊占该车库有效标本数的54.23%(141/260),致倦库蚊占35.77%(93/260)。结论 上海市地处中国淡色库蚊与致倦库蚊种群交叉地带,两者同时存在,亦存在中间过渡类型,该地区蚊种构成复杂,需密切监测以控制蚊媒传染病。

2017, 28 (1): 38-4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1
云南省南部人房蚊虫群落特征和季节消长分析
王剑, 姜进勇, 聂志坚, 杨明东, 杨锐, 魏春, 陈然, 孙颖, 董利民
摘要397)      PDF (522KB)(898)   

目的 了解云南省南部人房蚊虫的群落特征,探讨其群落组成、群落优势度、多样性、均匀性和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当地虫媒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10月,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选择1个傣族村寨,每月在观察点人房用诱蚊灯通宵诱捕蚊虫,进行蚊虫群落学特征和季节消长分析。结果 共捕获蚊虫3亚科5属16种15 391只,其中优势种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优势度(D)分别为69.62和49.39,D>40,其次为银足按蚊、伪杂鳞库蚊、致倦库蚊、带足按蚊和微小按蚊,优势度分别为33.71、31.79、30.11、16.88和16.48,D>1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47、0.29和0.53;经χ2检验,发现三带喙库蚊与中华按蚊、伪杂鳞库蚊与银足按蚊、带足按蚊与微小按蚊结合度较好;人房蚊虫活动高峰期为7-9月。结论 云南省南部人房蚊虫群落较为丰富,群落组成结构复杂,优势种数量分布基本均匀;蚊虫密度较高,高峰期持续时间长。

2017, 28 (1): 42-4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2
长沙市2007-2015年成蚊密度监测及趋势分析
肖珊, 彭莱, 龙建勋, 何俊
摘要303)      PDF (1475KB)(830)   

目的 调查长沙市2007-2015年成蚊密度,分析其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15年每年4-12月采用诱蚊灯法捕获蚊类,计算蚊密度;利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预测2016年各月成蚊密度。结果 共捕获成蚊94 515只,成蚊总密度为6.48只(灯/·h);不同生境的优势蚊种差异明显,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0.83%;其他各生境中均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均>51.00%;9年中成蚊密度最高峰在6月,6-9月为成蚊密度高峰期。ARIMA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成蚊密度序列,构建ARIMA(1,0,0)(2,1,1)12模型,残差序列通过白噪声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决定系数为0.61。结论 基本掌握了长沙市蚊虫种群构成及其季节消长情况,构建的ARIMA(1,0,0)(2,1,1)12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长沙市成蚊密度变化趋势;建议对农村地区加大蚊虫消杀力度,在成蚊密度高峰来临前的4、5月进行全面的灭蚊工作。

2017, 28 (1): 46-5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3
辽宁省2006-2015年鼠类密度及种群结构分析
张家勇, 丁俊, 白玉银, 关玉辉, 李志, 张稷博, 王纯玉
摘要325)      PDF (508KB)(1062)   

目的 了解辽宁省鼠密度、鼠类种群构成、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6-2015年,在城镇设置居民区和特殊行业2种类型监测点,农村设置村内和村外2种类型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06-2015年辽宁全省共布放鼠夹1 059 319夹次,有效夹1 009 744夹次,捕获鼠类18 929只,平均鼠密度为1.87%,2006-2015年10年间鼠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城市鼠密度(1.15%)远低于农村(2.69%),农村村内(3.39%)> 农村村外(1.97%)> 特殊行业(1.32%)> 居民区(0.97%)。2006-2015年辽宁省农村村内、特殊行业和居民区鼠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农村村外鼠密度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褐家鼠为辽宁省优势鼠种,但其构成比呈下降趋势,黑线姬鼠和小家鼠构成比呈上升趋势,黑线仓鼠和大仓鼠构成比基本稳定。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村内优势种为褐家鼠,农村村外优势种为黑线姬鼠,不同生境中褐家鼠的构成比均呈下降趋势,小家鼠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但农村村外黑线姬鼠构成比呈上升趋势。黑线仓鼠和大仓鼠在4种生境的构成比在稳定的区间内变化不明显。结论 2006-2015年辽宁省鼠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农村应作为重点防控地区;不同生境鼠种构成不同,应对优势鼠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以降低鼠密度,从而达到控制鼠传疾病的目的。

2017, 28 (1): 51-5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4
浙江省狂犬病暴露人群经济负担估算
王玮, 章荣华, 林君芬, 孙继民, 吕华坤
摘要305)      PDF (677KB)(1111)   

目的 综合分析和评价浙江省狂犬病暴露人群的经济负担,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防制策略提供量化依据。方法 2012年2-5月,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浙江省40家犬伤门诊1 471份有效调查问卷,对犬伤暴露就诊者的一般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获得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误工间接经济负担。利用全省狂犬病疫情数据和统计年鉴,通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结合人力资本的方法估算因早死引起的社会间接经济负担。结果 狂犬病暴露人群直接医疗费用和直接非医疗费用的中位数分别为220.42元和16.24元(3%贴现率修正),直接非医疗费用中交通费所占比例最高,占76.10%;因误工引起的间接经济负担人均为135.96元(3%贴现率修正),其中家属误工损失占72.73%;因误工引起的浙江省狂犬病暴露后间接经济负担(全人口)约为7 748.70万元;因早死引起的浙江省狂犬病暴露后死亡间接经济负担(全人口)为1 576.76万元,其中45~和15~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平均每例狂犬病暴露后总经济负担为400.34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占总经济负担比例的59.12%,其次是误工引起的间接经济负担占33.97%。若Ⅲ级暴露后注射免疫球蛋白,经济负担将占到年收入的4%~20%,经济负担沉重。结论 交通费所占直接非医疗费用比例最高,应合理布局犬伤门诊,其开设地点和数量应满足一定服务范围。家庭成本高于社会成本,直接经济负担特别是直接医疗费用是犬伤暴露后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来源。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帮助中低收入人群承担相关处置费用,提高就诊率,提高Ⅲ级暴露免疫球蛋白注射率。

2017, 28 (1): 56-5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5
丹东市2010-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
崔荣敏, 于丹梅, 苗长青, 孟祥慧, 刘杨
摘要336)      PDF (446KB)(895)   

目的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2010-2015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丹东市2010-2015年实验室确诊的SFTS病例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2010-2015年丹东市共报告SFTS实验室确诊病例101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4.95%;患者发病时间主要在5-10月,6-9月为高峰期,分布在5个县(市、区)、37个乡镇,流行区域呈山区丘陵地带向平原地区延伸趋势;2010-2014年,每年病例以男性、中老年和农民为主,2015年农村中青年女性高发;32例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2例患者为兄妹关系,有血液接触史;患者以发热、全身酸痛、头痛、乏力、恶心、腹痛、腹泻、关节痛等症状为主。结论 SFTS发病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和季节性,在丹东市广泛分布,且2015年主要发病人群发生改变,需采取综合防制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2017, 28 (1): 60-6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6
吐鲁番短蠓新种的描述(双翅目:蠓科)
马合木提, 岳锡宏, 郜振国, 虞以新, 张建, 李新兰
摘要330)      PDF (668KB)(849)   

该文描述了2015年9月1日在新疆吐鲁番葡萄沟发现的短蠓属(Brachypogon)一新种,命名为吐鲁番短蠓[BrachypogonBrachypogonturpanensis(Ma et Yu sp.nov)],该新种是短蠓属短蠓亚属(subgenus Brachypogon)在新疆的首次报道。新种正模和1副模收藏于北京医学昆虫标本馆(北京100071);2副模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乌鲁木齐830002)。

2017, 28 (1): 64-6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7
老挝南塔省芒新县蚊虫种类调查
Somphath Sorchampa, 郭晓芳, 王剑, 周红宁
摘要400)      PDF (334KB)(1032)   

目的 了解老挝南塔省芒新县蚊虫种类构成情况,为当地制定重要蚊虫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9-12月,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在畜圈采集成蚊,幼虫捕捞法采集树洞、竹筒和石穴的4龄幼虫,并通过形态鉴定蚊虫种类。结果 共采集蚊类11属44种21 781只,成蚊以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成蚊总数的54.39%和39.28%;4龄蚊幼虫以黄色阿蚊和斑翅库蚊数量较多,分别占捕获蚊幼虫总数的43.42%和18.86%。结论 老挝南塔省芒新县蚊种丰富,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当地成蚊优势种,提示当地卫生部门应加强流行性蚊虫传染病传播媒介的监测。

2017, 28 (1): 66-6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8
宁波市2016年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思嘉, 马晓, 朱光锋, 徐明, 陈小英, 王桂安, 史碧君
摘要363)      PDF (358KB)(1075)   

目的 了解宁波市白纹伊蚊越冬情况,为蚊虫防治和虫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2-3月,采集宁波地区11个县(市、区)5种生境、4种积水容器、不同水质积水和积泥的蚊幼虫,实验室孵化白纹伊蚊。结果 共采集有效样品1 528份,白纹伊蚊阳性率为23.36%。废旧轮胎、暂时性积水容器和植被性积水容器白纹伊蚊的阳性率均高于固定型积水容器,经Logistic回归分析,3种容器白纹伊蚊阳性率分别是固定型积水容器的2.623(95%CI:1.698~4.052)、1.968(95%CI:1.280~3.027)和1.759倍(95%CI:1.046~2.958)。山区和半岛白纹伊蚊阳性率高于平原,分别是平原的1.507(95%CI:1.034~2.197)和1.530倍(95%CI:1.015~2.306)。结论 宁波市越冬白纹伊蚊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应积极做好对早春白纹伊蚊虫卵和幼虫的消杀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全年蚊虫密度。

2017, 28 (1): 69-7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9
河北省康保县鼠疫防控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张懿晖, 王志锋, 李林臣, 牛艳芬, 刘合智, 胡乐乐, 陈凯乐, 史献明, 高宝萍
摘要313)      PDF (592KB)(882)   

目的 调查河北省康保县不同人群适合并喜好的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为有针对性地进行鼠疫健康教育,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对康保县居民387人进行自填式调查。结果 被调查人群对鼠疫防控知识知晓率较低的内容有“接触疫源动物或被咬后突发高热的处理”(8.56%)、“康保县是鼠疫自然疫源地”(20.72%)及“鼠疫患者的症状”(28.45%)。不同职业人群对鼠疫健康教育的需求方式不同(χ2=105.118,P<0.01)。通过对应分析发现,农民与广播、学生与讲座、工人与广播、干部与微信有较强的关联性。76.14%的农民选择广播,66.30%的学生选择讲座,而医生比较喜欢宣传册(37.10%)和电视(37.10%)。工人对除展板、报纸、短信外的其他宣传方式均较喜欢,干部则对除展板外的其他宣传方式均较喜欢。结论 对河北省康保县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时,对农民应主要使用广播及电视,对学生应多组织健康教育校园讲座,对工人及干部应采取多种方式,广播、微信或短信等均可;对知晓率低的内容应加强宣传。考虑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应从专业角度对其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其应急救助能力。

2017, 28 (1): 72-7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0
1例布鲁氏菌病病例的调查与分析
王建玲, 胡桂英, 徐立青
摘要358)      PDF (356KB)(902)   

目的 分析报告1例典型布鲁氏菌病(布病)病例的发病原因,为市场防范布病提供建议。方法 对该患者资料、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室检测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为阳性,试管凝集试验滴度为1:200(++);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结果和病例对照研究及《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进行诊断,该患者处于布病急性期。结论 青海省需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验检疫、免疫和管理工作,控制传染源,居民需提高和加强防病意识;应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布病宣传力度,提高其业务水平,做到布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17, 28 (1): 75-7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1
试验现场灭蝇毒饵效果评价及检测方法验证
李星成, 王志, 戈斌, 孙红专, 冷培恩
摘要261)      PDF (289KB)(872)   

目的 依据《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及评价灭蝇饵剂》(国家标准报批稿)在现场检测灭蝇毒饵灭蝇效果,评价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及灭蝇饵剂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9月,选择上海市奉贤区4类场所,设试验组A、B、C和对照组D,按照5 g/10 m2的用药量,利用相对密度下降率(Rd)评价灭蝇效果。结果 3个试验组4 h的Rd均>75%,24 h的Rd均>85%,Rd达到合格标准。3个试验组在最小范围内(30 cm)死蝇率为84.00%。结论 《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及评价灭蝇饵剂》可用于现场检测灭蝇毒饵的灭蝇效果,拜灭敌杀蝇饵剂现场灭蝇效果合格。

2017, 28 (1): 77-7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2
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段2003-2015年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余凤苹, 赵鑫, 张皓, 李慧甫, 魏婷
摘要301)      PDF (314KB)(882)   

目的 了解蓄水后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段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制定卫生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2003-2015年监测点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资料、人群血清学和鼠类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3-2015年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段报告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疟疾、狂犬病各1例,未发现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及其他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例;HFRS和钩体病抗体人群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22%和14.12%;室内鼠密度先上升后下降,室外鼠类捕获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鼠肾钩端螺旋体、鼠肺HFRS阳性率分别为3.49%和0.35%。结论 尚未发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段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造成明显影响,但应继续开展监测。

2017, 28 (1): 79-8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3
浙江省2015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杨明瑾, 张剑锋, 严晓岚, 俞丽玲, 杜海娟, 谢娟, 闻礼永
摘要346)      PDF (332KB)(891)   

目的 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5 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进行查螺,利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药物结合土埋方法进行灭螺;通过血清学方法过筛再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对居民、流动人群及家畜进行血吸虫病检测。结果 2015年浙江省有螺乡(镇)94个,村328个,实有钉螺面积65.72 hm2,新查出有螺面积0.86 hm2;解剖钉螺78 42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调查阳性率为0.60%(679/112 800);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8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病例(或病畜)。共救治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 119例。结论 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重新传播的流行因素仍然存在,应坚持以查灭钉螺和防控输入性传染源为主的综合巩固策略。

2017, 28 (1): 82-8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4
气象因素对山东省安丘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影响
张清敏, 禹长兰, 于世成, 姜仑涛, 王成花
摘要303)      PDF (329KB)(864)   

目的 探索山东省安丘市2000-201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0-2014年安丘市HFRS流行病学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与HFRS年发病率呈正相关;本月的平均气温、降雨量、平均气压、平均风速、上月平均气温、上2个月平均气温与本月发病率呈负相关,上2个月平均相对湿度、上月日照时数、上月平均气压与本月发病率呈正相关。通过HFRS月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分析,最终本月日照时数(x2)、上月降雨量(x5)、上2个月平均气温(x8)、上2个月平均相对湿度(x9),与本月发病率(y)建立回归方程:y=0.019 1x2-0.014 2x5-0.239 0x8+0.061 5x9,R2=0.639。结论 安丘市HFRS发病与气象因素有关,可用其预测发病数。

2017, 28 (1): 85-8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5
浙江省丽水市蚋叮咬人事件调查
蓝玉清, 章小萍, 黄金波, 张胜
摘要304)      PDF (534KB)(810)   

目的 调查蚋叮咬的原因,为防治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询问病史及进行现场调查;2016年6月8日采用人诱停落法捕获昆虫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 该叮人昆虫经鉴定为双翅目蚋;蓝莓园附近的稻田是蚋的孳生场所,人工停落法监测5 min捕获13只;在蚋的孳生场所,11人因暴露下肢皮肤而全部被叮咬;主要叮咬部位是小腿、脚踝和足背,表现为剧烈瘙痒、疼痛和红肿,2周左右症状基本消失;叮咬3~20处,下肢皮肤裸露越多,叮咬部位越多;当地居民证实有蚋存在。结论 丽水市庆元县境内有吸血蚋分布;该事件为在蚋孳生场所职工暴露皮肤被叮咬引起;应加强宣传教育,做好防护,游玩和劳作时避开蚋的活动高峰期;加强蚋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分布及病原体携带情况等的监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2017, 28 (1): 87-8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6
植物成分防治蜚蠊研究进展
倪玲, 肖蕾, 蔡祥海, 张志伟
摘要289)      PDF (449KB)(940)   

蜚蠊是重要的病媒生物,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目前蜚蠊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但随着化学农药毒副作用问题的日益显现,天然植物成分以其低毒、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杀虫产品研发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对国内外所报道的植物源杀蜚蠊成分类型、活性研究、毒性研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新活性成分挖掘提供参考,并对产品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2017, 28 (1): 90-9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7
鼠疫耶尔森菌赫氏培养基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概述
冯建萍, 李千, 李胜, 赵海红, 熊浩明, 辛有全, 杨建国, 祁芝珍
摘要348)      PDF (410KB)(1063)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分离、鉴别的营养物质。国内实验室常用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础培养基有肉浸液琼脂和胰酶消化液琼脂,其中以胰酶消化液琼脂为优。它是分离鼠疫菌的基本条件之一,在鼠疫病原体检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分和质量直接影响鼠疫菌的分离及保存。通过对制备鼠疫菌基础培养基的作用、影响因素、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和对其主要成分的筛选,不断完善和提高培养基的质控水平,并为鼠疫监测工作提供优质的培养基。

2017, 28 (1): 93-9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8
中国姬鼠属种类的DNA条形码鉴定及其分布
刘蓉蓉, 葛德燕, 鲁亮, 夏琳, 刘起勇, 杨奇森
摘要345)      PDF (2446KB)(1120)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采自我国22个省的姬鼠属样本进行鉴定,调查其分类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为我国鼠传疾病的防控与监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鼠类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119份姬鼠属样本经PCR检测均获得有效COⅠ基因扩增片段,通过构建分子进化树得到8个分支,与GenBank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可确定为8个独立的鼠种,分别为黑线姬鼠、齐氏姬鼠、朝鲜姬鼠、大耳姬鼠、澜沧江姬鼠、中华姬鼠、乌拉尔姬鼠及1个姬鼠属未定种。结论 通过对鼠类样本的准确鉴定,可确定这些种在我国较为准确的分布情况,修订了原基于形态鉴定的物种分布。

2017, 28 (2): 97-10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01
应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和16S rRNA基因鉴定浙江口岸鼠类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齐润姿, 王董, 普丽娅, 赵欣, 高雪萌, 马翔, 余斌, 张晓龙
摘要411)      PDF (711KB)(1051)   

目的 鉴定浙江口岸鼠类,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于2015年4-10月在浙江口岸捕获鼠类,取其肝脏,对捕获鼠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16S rRNA序列片段进行扩增,鉴定鼠种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浙江口岸捕获的鼠类为褐家鼠和小家鼠。COⅠ基因变异率大于16S rRNA基因,均以转换为主,且COⅠ基因以同义突变为主。结论 COⅠ和16S rRNA基因均可作为鼠类鉴定的分子标记。

2017, 28 (2): 104-10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02
景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对吡丙醚的敏感性及其作用特点
师灿南, 开文龙, 刘起勇, 范建华, 周红宁, 李洪斌, 孟凤霞
摘要332)      PDF (2565KB)(961)   

目的 测定景洪市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幼虫对吡丙醚的敏感性,并观察吡丙醚在不同剂量下蚊虫的死亡特点,为当地蚊虫控制及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0-11月,在景洪市登革热暴发期间,采集媒介伊蚊幼虫,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抗药性测定方法,计算吡丙醚对蚊虫的半数抑制剂量(IE50),并以实验室敏感品系为对照,获得抗性倍数;同时,通过逐日观察不同药剂浓度下试虫的死亡率和死亡虫态构成,来分析吡丙醚对两种伊蚊的毒杀作用特点。结果 景洪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种群幼虫对吡丙醚的IE50及其95%CI分别为0.024 47(0.022 09~0.027 07)和0.135 20(0.117 10~0.156 60)μg/L,分别是敏感品系的0.85和13.44倍;景洪市的白纹伊蚊比埃及伊蚊对吡丙醚的耐受力高5.53倍。3龄试虫在接触不同浓度的吡丙醚后,其死亡高峰均在第4~6 天;敏感品系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死亡高峰分别在第4~5天和第4天;景洪种群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死亡高峰较宽,在第4~6天。低浓度药物作用下的死亡虫态以畸形成蚊与蛹在羽化中死亡为主;当抑制率>60%时,敏感品系开始持续出现蛹的死亡,且蛹的死亡比例随浓度增加而增大;景洪种群有波动。结论 景洪市埃及伊蚊对吡丙醚敏感,因其是该地区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且主要分布在市区,可以在市区推广使用;尽管白纹伊蚊幼虫产生了中度抗性,但可与其他杀虫剂配合使用,以延缓抗性发展。因此,吡丙醚可应用于当地蚊虫控制及抗性治理,但应定期开展蚊虫抗药性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其抗性发展动态。

2017, 28 (2): 108-11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03
北京市朝阳区首次从蚊虫标本中检出辽宁病毒
唐承军, 葛军旗, 张洪江, 付士红, 李元元, 徐潮, 王会平, 张政
摘要298)      PDF (616KB)(99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蚊虫携带辽宁病毒(LNV)情况。方法 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GB/T 23797-2009)中的方法,于2014-2015年采用CO2诱蚊灯采集蚊虫,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LNV核酸,采用Mega 6.0软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2014-2015年共采集蚊虫9 811只,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1.41%(8 968/9 811)。标本编号BJCY14007的淡色库蚊核酸经检测为LNV阳性。基于LNV第10节段的分子特征显示,LNV分支为两个进化群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BJCY14007与NE97-12较为接近,属血清Ⅰ型。结论 北京市首次报道从蚊虫中检出LNV。因LNV有潜在的致病性,应注意其分布及变化情况,且有必要在人群及宿主动物中开展血清学调查。

2017, 28 (2): 113-11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04
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凶小库蚊中首次检测到沃尔巴克氏体
尹小平, 王安东, 田延河, 巴特, 张江国, 梁臻
摘要361)      PDF (752KB)(930)   

目的 调查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优势蚊种凶小库蚊携带沃尔巴克氏体情况及其基因型,为防控蚊媒传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4-10月,在中哈边境一区、二区、阿拉山口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利用诱蚊灯和挥网法采集蚊虫,PCR扩增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结果 凶小库蚊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阳性率为3.33%(2/60);wsp基因遗传进化树显示,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序列属于A(wAlbA)和B(wAlbB)2个超级基因组。结论 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首次检测到凶小库蚊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其基因型为wAlbA和wAlbB型,为应用沃尔巴克氏体通过种群替换阻断蚊媒疾病的传播等防控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

2017, 28 (2): 117-11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05
卫生杀虫气雾剂对施药者及居住者的最大使用量和安全性分析
魏孝侃, 王以燕, 孟凤霞
摘要292)      PDF (345KB)(910)   

目的 通过计算卫生杀虫气雾剂的最大使用量及风险评估,引导公众科学安全地使用卫生杀虫气雾剂。方法 利用美国环保署卫生杀虫气雾剂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在只考虑吸入风险的前提下,用公式反推计算市售10种卫生杀虫气雾剂的室内最大使用量,同时对施药者和居住者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针对施药者,市售1~10号卫生杀虫气雾剂的最大使用量分别为285.94、268.80、52.36、193.75、566.14、937.60、147.69、230.40、222.66和814.86 g/d;针对居住者(成人),市售1~10号卫生杀虫气雾剂的最大使用量分别为83.40、78.40、15.27、56.51、165.12、273.47、43.08、67.20、64.94和237.67 g/d,针对居住者(儿童),市售1~10号卫生杀虫气雾剂的最大使用量分别为20.10、18.90、3.68、13.62、39.81、65.93、10.38、16.20、15.66和57.29 g/d。结论 日常生活中建议在最大使用量以下科学使用卫生杀虫气雾剂,当用量增加时,通过延长开窗通风时间和防护措施来降低卫生杀虫气雾剂使用的安全风险,同时在消费习惯上,选购总有效成分含量低的产品以降低卫生杀虫气雾剂的安全风险隐患。

2017, 28 (2): 120-12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06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大头金蝇携带细菌的研究
陈健, 岳巧云, 邱德义, 刘德星
摘要280)      PDF (901KB)(1112)   

目的 研究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医学媒介生物携带细菌检测中的应用,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经济高效和鉴定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 优化样本处置和细菌提取等前处理方法、优化PCR反应体系和条件;以大头金蝇为研究材料,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以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16S rRNA的V3可变区,分别研究其体内外携带细菌的情况。结果 在大头金蝇体表和体内共有95种细菌鉴定到种,235种细菌鉴定到属,体表携带15个门的细菌,而体内仅携带6个门的细菌。但是从能确定细菌种类的序列数来看,体内(376 282条)所携带细菌的数量却是体表(241 375条)的1.56倍。厚壁菌门(Phylum 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细菌总数在体内外被检测到的概率分别为99.83%和97.75%,检测到的细菌种类数远超传统方法。结论 建立的样本收集和前处理方法、PCR扩增体系和条件有效、可行,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医学媒介生物携带细菌的NGS检测新方法可行并可推广。

2017, 28 (2): 124-13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07
球孢白僵菌CF08株在家蝇成虫间的水平传播实验
庄桂芬, 黄振东, 薛志静, 李妍, 张瑞玲, 张忠
摘要312)      PDF (1062KB)(767)   

目的 研究实验室条件下和野外环境中,球孢白僵菌CF08株在家蝇成虫种群中的水平传播能力。方法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直接喷洒白僵菌孢子及接入感染后的家蝇对正常家蝇的感染情况。结果 球孢白僵菌CF08株对雌雄家蝇成虫的致病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0,P=0.240);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球孢白僵菌CF08株感染家蝇接入比例的增加,正常家蝇的死亡率显著提高,最高达近80%;在野外环境中,喷洒球孢白僵菌CF08株孢子或释放感染家蝇,对自然孳生家蝇的感染率均较低,最高为12%。结论 球孢白僵菌CF08株在实验室家蝇种群中的水平传播能力较强,野外环境下可能不适于蝇类的生物防治。

2017, 28 (2): 131-13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08
泰山照山白枝叶对家蝇产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马亮亮, 周俊凝, 张忠, 李福荣
摘要319)      PDF (337KB)(741)   

目的 了解泰山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产卵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使用经照山白枝叶粉末处理的饲料喂养家蝇,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成虫有产卵忌避作用的最低有效浓度为4%,忌避作用有效期为60 h。质量分数为5%的照山白枝叶粉末能抑制家蝇幼虫的生长发育,使其发育迟缓,发育历期延长0.8 d左右。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蛹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照山白枝叶粉末对家蝇生长发育有抑制和产卵忌避作用,可降低其种群增长率。

2017, 28 (2): 135-13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09
贵州省绥阳县吸血蠓类的调查研究
常琼琼, 段琛, 韩晓静, 徐宗意, 侯晓晖
摘要329)      PDF (303KB)(974)   

目的 调查贵州省绥阳县吸血蠓的种类分布、种群构成及其吸血率。方法 于2016年5月6-9日,采用灯诱法(光触媒紫外诱虫灯)在牲畜厩舍采集吸血蠓,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采集吸血蠓31 167只,经鉴定为2属18种,其中库蠓属15种,蠛蠓属3种。贵州省新纪录10种,分别为吉姆库蠓、洋岛库蠓、麦氏库蠓、日本库蠓、东方库蠓、犍为库蠓、蓬帐库蠓、庐山蠛蠓、孤独蠛蠓和小溪蠛蠓;其中东方库蠓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72.08%。3个主要种群的总吸血率为40.12%,不同畜舍中均以刺螫库蠓的吸血率最高(56.41%),东方库蠓最低(36.88%)。结论 绥阳地区不同畜舍吸血蠓及其吸血率不同,为贵州省吸血蠓的防治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7, 28 (2): 138-14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10
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应急控制后期白纹伊蚊抗药性水平调查
段金花, 蔡松武, 吴军, 阴伟雄, 邓惠, 邹钦, 林立丰
摘要363)      PDF (344KB)(980)   

目的 调查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应急控制后期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登革热疫情控制后期,分别在广州市的海珠区、白云区,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汕头市潮阳区,潮州市潮安区和揭阳市榕城区登革热疫点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 生物测定法》(GB/T 26347-2010)中的敏感基线法之幼虫浸渍法进行检测。结果 广州、佛山、汕头、揭阳和潮州等5市(区)白纹伊蚊对双硫磷和残杀威抗性倍数分别为4.92~8.33和2.35~6.23倍,呈低抗水平;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53~31.29、8.35~38.69和2.63~37.04倍。广州市对菊酯类杀虫剂大多达到中抗水平,佛山和潮州市大多为低抗水平,揭阳市为低抗水平,汕头市大多为中抗水平。结论 白纹伊蚊的防治应坚持综合防制的原则,加强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避免使用中高抗性药物,预防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2017, 28 (2): 141-14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11
河南省永城市蚊种构成及季节消长分析
陈传伟, 郭玉红, 孙重秀, 任东升, 朱丽, 刘祥, 罗运动, 沈阳, 刘京利, 刘小波, 李贵昌, 刘起勇
摘要322)      PDF (1118KB)(830)   

目的 调查河南省永城市的蚊种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及其分布,了解该地区优势蚊种及其活动规律,为防控蚊媒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不同地理方位选择3个乡镇作为调查点,于2010年7-10月采用诱蚊灯法在人房外、户外和牲畜棚等不同生境开展蚊类调查,每月2次,对捕获的蚊类进行形态学鉴定、记录,并利用Excel 2007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捕获蚊虫20 684只,隶属4属5种,平均蚊密度为34.08只/(灯·夜);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4.12%。牲畜棚蚊密度最高,达50.58只/(灯·夜),人房外和户外环境蚊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生境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450,P<0.01)。蚊密度7月开始增高,7月下旬为活动小高峰,9月达活动最高峰,10月开始下降。任湖和孟庄村蚊密度于9月上旬达最高峰,呈单峰分布,以任湖村蚊密度最高;3个乡镇的蚊虫数量和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33.097,P<0.01)。结论 永城市蚊虫分布依生境和地方性特征而不同,可根据不同地区、生境及蚊种季节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的防蚊灭蚊措施开展蚊虫防治工作。

2017, 28 (2): 144-14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12
杂志二维码
下载排行 近期热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