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4 Vol.15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云南人房三带喙库蚊CDC和UV诱蚊灯捕捉效果观察
周红宁1,2;SarahPettifor2;NigelHill2;肖育江3;杜尊伟2;李鸿宾4;张再兴1
摘要860)      PDF (105KB)(594)   
目的评估CDC和UV诱蚊灯夜间人房三带喙库蚊捕捉效果。方法根据拉丁方设计方案,把诱蚊灯置于寝室和客厅,每晚轮流置灯。结果共捕获库蚊属蚊虫6种624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属于最常见的蚊种(419只);CDC和UV灯捕捉蚊虫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当地降雨量与CDC捕捉效果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与UV灯捕蚊效果呈弱的负相关。结论无论是CDC诱蚊灯还是UV诱蚊灯都可以作为云南省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监测的有效方法。
与SARS相关的卫生医疗机构内鼠形动物携带SARS冠状病毒的调查分析
易建荣;林立丰;段金花;吴军;裴福全;卢文成;蔡松武;郑焕英;阴伟雄
摘要1141)      PDF (212KB)(686)   
目的调查与SARS相关的卫生医疗机构内鼠形动物携带SARS冠状病毒(CoV)情况,为寻找SARS的源头和传染途径提供证据。方法常规方法捕捉老鼠,采用巢式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基因序列检定技术、病毒细胞培养技术进行测试。结果在广州市与SARS相关的卫生医疗机构内捕捉的鼠形动物共3种59只;用SARSCoV特异性引物对32份肛拭子样本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肛拭子样本有4份阳性,阳性率为12.5%;阳性片段基因序列与SARSCoV同源性为90%~96%;PCR扩增片段阳性样本细胞培养结果未能分离到SARSCoV。结论鼠形动物能否携带和传播SARSCoV,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农田害鼠分布规律研究
黄秀清1;冯志勇1;颜世祥1;吴金灵2;吴城伟2;莫志鸿2;谢志伦2
摘要1037)      PDF (103KB)(721)   
目的明确害鼠空间配置,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害鼠在农田的分布。结果作物构成复杂的样区鼠密度最高;不同作物地害鼠构成比率各不相同。稻果、稻菜混合种植区害鼠分布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鼠密度显著高于果园和菜地;水稻收获后,果园和菜地鼠密度又显著高于稻田。在一个大样区内,不同作物、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或杂草生长状况不同,鼠密度一般相差1~4倍,最高相差27.3倍。结论害鼠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凡为害鼠提供丰富食物、良好栖息地和隐蔽条件的环境鼠密度高,反之则低。只有充分利用害鼠空间分布规律,科学灭鼠,才能经济有效地控制鼠害。
洱源县小兽类哺乳动物种群结构研究
谢云华1;叶皓1;陈仲斌1;杨国平1;王继强1;申丽洁2
摘要1129)      PDF (81KB)(631)   
目的调查大理州洱源县小兽类哺乳动物种群结构。方法2001~2003年春季,在不同环境下采用捕鼠笼、鼠夹、电子捕鼠器等工具捕捉小兽,研究小兽种群结构。结果捕获小兽3目5科8属17种共661只。野外生境捕获小兽3目17种,以大绒鼠和齐氏姬鼠为常见种,分别占32.71%和23.59%。室内生境捕获小兽2目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占77.43%,黄胸鼠次之,占18.75%。结论野外生境小兽种群丰富,室内较单一。
高档建筑物中黄胸鼠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王军建;陈立奇;姚松银;龙浩宇;戴德芳;李源浩;周纯良
摘要1079)      PDF (89KB)(667)   
目的观察高档建筑物中黄胸鼠生物学特性,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粉迹法调查空间鼠的活动分布,现场和实验室观察黄胸鼠的食性及摄食规律。结果黄胸鼠在天花板上、管道井、地面3种环境的密度分别为21.33%、16.67%、6.13%。现场该鼠对葵瓜子、花生米、玉米、大米摄食率分别为94.00%、16.67%、6.35%、5.48%。抗凝血灭鼠剂毒饵投放后,1~4d摄食率分别为12.18%、29.44%、52.79%、65.48%。结论黄胸鼠主要在天花板和管道井内活动,有嗜食葵瓜子特性,对新投放的毒饵有较强的回避行为。分析了高档建筑物中黄胸鼠危害的原因并提出防制对策。
德国小蠊抗药性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曾晓芃;薛素琴;付学锋
摘要1204)      PDF (118KB)(673)   
目的对德国小蠊两种常用抗性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方法在抗性系数(RR)上的差异,为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抗性检测方法提供帮助。方法分别参照WHO和Atkinson等(1991)及Zhai等(1992)的方法。结果用药膜法测定KT 50,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6.93、13.85和5.60倍;而用点滴法测定LD 50,德国小蠊对上述3种药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2.17、64.32和27.03倍。可见,用点滴法比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要高出3.20倍、4.64倍和4.83倍。结论点滴法较药膜法更为灵敏,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德国小蠊的实际抗性水平,而药膜法相对简单易行,适于现场抗性检测。
舰艇上蜚蠊的调查与防制
曹敏1;孙锦程1;郝蕙玲1;林永丽1;运泰来2;詹道成3
摘要1347)      PDF (91KB)(643)   
目的了解舰艇上蜚蠊种群并进行防制。方法用药激法和粘捕法进行调查,滞留喷洒进行防制。结果蜚蠊种群有3属6种,德国小蠊最多,占82.22%,其次为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复方制剂对蚊、蝇、蜚蠊的KT 50分别为9.87、3.28和1.24min,48h死亡率均为100%;对17艘舰艇进行灭蜚蠊处理,杀灭率分别为88.79%和97.80%。结论舰艇上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主,采用复方制剂防制蜚蠊效果满意。
天然酶制剂净普力对蚊卵的杀灭效果及机理研究
陈海婴;马红梅;熊志伟;柳小青;吴景文;郭学俭
摘要977)      PDF (548KB)(72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净普力对不同卵龄的致乏库蚊、白纹伊蚊杀灭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浸渍法与显微电镜技术。结果4种不同浓度的净普力在3种不同的作用时间(24h、4h、0.5h)下对致乏库蚊卵、白纹伊蚊卵杀灭效果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净普力对不同卵龄的致乏库蚊杀灭效果差异亦具有极显著性( P<0.01)。在扫描电镜下,受到药物作用与未受药物作用的致乏库蚊卵外形无差异,但在透射电镜下,受到药物作用的致乏库蚊卵内胚胎组织的胎膜成颗粒状,内部组织溶解。结论净普力对蚊卵具有一定杀灭效果,由电镜结果可初步确定净普力可杀死蚊卵内的胚胎。
山东省淡色库蚊抗药性及现场治理方法的研究
王新国1;王怀位1;甄天民1;孙传红1;李士根2;谭文彬1;赵玉强1
摘要1041)      PDF (87KB)(675)   
目的为延缓蚊虫抗性的发生和发展,更好地选用卫生杀虫剂,控制卫生害虫,测定了山东省部分地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混用的敏感性。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计算LC 50、回归方程、增效系数。结果氯氰菊酯+残杀威、氯氰菊酯+DDVP复配共毒系数分别在125.78~395.21之间、127.37~364.50之间,显示出较好的增效作用。DDVP+残杀威复配效果较差。结论当淡色库蚊产生抗药性后,采用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拟除虫菊酯类混用的方法,能取得较好效果。
四种方法提高嗜人按蚊卵孵化率的效果比较
谢汉国;李莉莎;欧阳榕;吴金俊;刘庆生
摘要997)      PDF (109KB)(670)   
目的探讨提高嗜人按蚊卵孵化率的有效方法。方法群体产卵、单管产卵所得嗜人按蚊卵,分别分组下水孵化,每天观察各组孵化幼虫数,计算孵化率。结果群体产卵分组孵化率:搅水组(74.5%)>击盆组(73.4%)>喷水组(71.9%)>毛笔刷组(60.9%)>对照组(35.6%);单管产卵分组孵化率:击盆组(92.5%)>搅水组(88.0%)>喷水组(83.2%)>毛笔刷组(81.4%)>对照组(50.7%)。结论击盆法、搅水法、喷水法、毛笔刷法均能提高嗜人按蚊卵的孵化率,以击盆法效果最好。
中国厕蝇属夏厕蝇种团的初步研究
苏立新1;王明福2
摘要661)      PDF (101KB)(685)   
夏厕蝇种团 canicularis group是厕蝇属 Fannia十几个种团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该种团现有10种。文中记述了夏厕蝇种团的特征,编制了夏厕蝇种团亚种团和分种检索表,给出了分布于中国的夏厕蝇种团10种名录及其在中国的分布。
中国四川阳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冯炎
摘要919)      PDF (150KB)(617)   
记述采自中国四川西部蝇科阳蝇属( HelinaRobineau-Desvoidy,1830)二新种:华丽阳蝇 Helinacallia,sp.nov.及叉叶阳蝇 Helina dicrocercacma,sp.nov.。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我国黄土高原亚区厕蝇科研究(双翅目:厕蝇科)
王明福1;薛万琦1;曹秀芬2
摘要923)      PDF (110KB)(590)   
目的调查研究我国黄土高原亚区厕蝇科昆虫种数、分布及区系特征。方法采用昆虫分类学原理和方法。结果发现该亚区厕蝇科2属31种。记述了该亚区厕蝇科分类概况、名录及分布,讨论了该亚区厕蝇科的区系分布特点。结论黄土高原亚区厕蝇科种数占全国已知种数的38.3%,占世界厕蝇科种数的11.6%。说明该亚区厕蝇种类丰富、复杂及多样性。
市售防蛀剂(含对二氯苯)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
寇宇;项华;章晓玲;查捷
摘要815)      PDF (115KB)(755)   
目的研究市售含对二氯苯防蛀剂的急性毒性。方法急性经口毒性选大鼠和小鼠各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按霍恩氏(Horn)法,大鼠以0、2100、2625、3281、4101、5126mg/kg,小鼠以0、2315、3241、4537、6352、8893mg/kg防蛀片一次性灌胃。急性吸入毒性选用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以0、3006、4510、6765、10147、15220mg/m 3防蛀片吸入2h。急性皮肤刺激实验选用白色豚鼠4只,雌雄各半,以0.5g/只涂皮4h。结果大鼠急性经口LD 50为3181.10mg/kg,小鼠急性经口LD 50为3843.66mg/kg,大鼠急性吸入毒性LC 50为8858mg/m 3。急性皮肤刺激实验结果属无刺激反应。结论根据《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判定标准,3种试验结果分别属低毒级和无刺激性,但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复方丁香止痒露在嘉峪关地区现场试验研究
张继军;刘增加;杨银书;石淑珍;宫占威
摘要1207)      PDF (79KB)(704)   
目的研究解决蚊虫叮咬后局部的瘙痒,保障广大官兵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使用复方丁香止痒露进行现场药效扩大试验。结果现场调查发现人群被蚊虫叮咬后局部出现痒、红、肿、痛,其中以痒居首位,占四大临床表现的82.81%,丁香止痒露止痒总有效率为97.76%。结论丁香止痒露不仅止痒效果好,而且还有很好的消红、去肿、止痛的作用。
东营市蝇类综合防制措施研究
刘凤友;张秀玲;刘美媛;杨增臣;刘爱国
摘要455)      PDF (49KB)(628)   
我国东北三省吸血蠓的区系分布
刘国平;李东力;王继群;陈春田;刘希真;王亚玉
摘要1384)      PDF (89KB)(712)   
目的研究东北3省吸血蠓的区系分布。方法采用帐诱、灯诱和挥网法采集蠓,收集东北3省吸血蠓研究文献。结果东北3省的吸血蠓现知有2属10亚属76种,其中辽宁省有48种,吉林省有29种,黑龙江省有45种。东北区分布74种,其中大兴安岭亚区分布23种,长白山亚区分布60种,松辽平原亚区分布30种;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分布8种。结论为东北3省吸血蠓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应用灰色模型研究疟疾在中国的流行趋势
裘炯良1;郑剑宁1;赵玉婉2
摘要1282)      PDF (199KB)(678)   
目的应用灰色模型研究疟疾在我国的流行趋势。方法采用1994~2001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报告”资料对我国各型疟疾的发病率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并用GM(1,1)模型 ^Y t+1=(X t-u/a)×e -at+u/a预测2003年各型疟疾的发病率趋势。结果近8年来我国各型疟疾的发病率均呈渐降的趋势,根据GM(1,1)模型的外推预测,2003年我国疟疾、间日疟、恶性疟与其余未分型疟疾的发病率估计分别为15.4/10万、11.5/10万、2.8/10万和1.32/10万。结论我国的疟疾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作为一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的蚊媒传染病,其监测与发病率预报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
微波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血清抗体
李敏红;翁景清;傅桂明;陆群英;姚苹苹;朱智勇
摘要1048)      PDF (97KB)(726)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血清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和狂犬抗体的微波免疫荧光方法。方法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技术筛选出微波免疫荧光方法最适的反应条件;收集临床诊断疑似HFRS病人的血清和注射狂犬疫苗5针免疫后10d的血清各50份,采用微波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血清中的HFRS抗体和狂犬抗体,其结果与常规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做比较。结果筛选出微波免疫荧光法最适的反应条件是40%的微波强度反应1min,其次是20%的微波强度反应2min,其余反应条件不适合。微波免疫荧光法检出HFRS抗体阳性血清16份,阳性率为32.0%,GMT为160.0,常规免疫荧光法检出的阳性率与微波免疫荧光法一致,GMT为167.1,经统计学处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微波免疫荧光法检出狂犬抗体阳性血清43份,阳性率为86.0%,GMT为83.93,常规免疫荧光法检出狂犬抗体阳性血清45份,阳性率为90.0%,GMT为87.70,经统计学处理,二者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微波免疫荧光法快速、简便,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快速诊断中,适合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我国鼠疫耶尔森菌最大质粒的研究
李敏;祁芝珍;金丽霞;马英;赵海红;辛有全;李存香;杨晓艳
摘要1700)      PDF (116KB)(681)   
目的研究我国鼠疫菌最大质粒的特性及地理分布特征。方法采用Kado和Liu法提取我国各鼠疫自然疫源地2026株鼠疫菌的质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我国鼠疫菌具有分类属性的最大质粒有3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2×10 6、65×10 6和90×10 6,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52×10 6质粒分布在祁连山南、北麓和青海湖环湖地区,90×10 6质粒仅分布在藏北高原的那曲地区和青海青南高原的玉树、曲麻莱、格尔木的部分地区,其余各鼠疫疫源地的鼠疫菌其最大质粒均为65×10 6。结论我国鼠疫菌最大质粒的特点及地理分布对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空间结构和鼠疫菌的遗传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隆林县鼠疫暴发流行期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种群特征调查
冯向阳1;杨光华1;黄健人1;杨进业1;倪尔江2;曹品光2
摘要1268)      PDF (102KB)(682)   
目的研究广西隆林县2000年鼠疫暴发流行期家鼠、蚤类的种群特征与鼠疫疫情发生流行的关系。方法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捕获的家鼠进行种类鉴定并采集鼠体蚤类,计算鼠密度及鼠体蚤指数;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鼠疫暴发流行期共调查23个村屯捕获鼠类动物204只,隶属1科2属5种;捡获蚤类315匹,隶属2科4属4种。疫点的黄胸鼠密度为1.33%,明显低于非疫点的15.40%和20.25%;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14和0.033,明显高于非疫点村屯。结论鼠疫流行期鼠蚤的种群特征可直接显示出疫区范围、流行强度及发展趋势。引起本次流行的主要宿主动物是黄胸鼠,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疫点与非疫点的小家鼠密度无明显差异,且鼠体染蚤率极低,不是引起本次疫情的主要宿主动物。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黑线毛足鼠寄生蚤的研究
刘满福;张雪冬;王治宇;刘合智
摘要1180)      PDF (79KB)(688)   
目的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黑线毛足鼠寄生蚤种类和构成。方法收集活体黑线毛足鼠,置熏鼠桶用乙醚、氯仿或汽油将鼠、蚤一并熏死,捡蚤,直接在显微镜下或制成玻片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共发现寄生蚤3科7属13种。结论短跗鬃眼蚤为优势种,其次为多齿细蚤、二齿新蚤、角尖眼蚤指名亚种。
一种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鞭毛抗原检测新方法
顾玲1;李玉青1;曾晓燕1;郭喜玲1;史智扬1;李显1;汪华1;杨正时2
摘要781)      PDF (90KB)(676)   
目的评价抗-H7血清琼脂方法对大肠埃希菌O157∶H7鞭毛抗原的检测效果。方法采用抗-H7血清琼脂法对来自人、动物、环境水和食品中的109株疑似O157∶H7菌株进行H7鞭毛抗原鉴定,并设鞭毛抗原阳性和阴性对照菌株,同时与试管凝集法和H7特异性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对鞭毛抗原阳性和阴性对照菌株的检测结果均成立,抗-H7血清琼脂法与试管凝集法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均为100%;而与H7特异性基因PCR法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93.75%、95.31%和97.25%。结论抗-H7血清琼脂法是简便快速、稳定可靠的H7鞭毛抗原鉴定方法,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漳州市伊蚊密度调查结果分析
汪志辉;郑惠能
摘要792)      PDF (57KB)(725)   
目的通过调查漳州市伊蚊的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了解虫媒传染病流行潜势和危险性,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芗城区及诏安县两个监测县,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摸清伊蚊的幼虫密度指数,用人工小时法诱捕成蚊并分类,计算其成蚊刺叮率。用容器培养幼虫并每旬计数,观察1年。结果伊蚊种类仅有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两地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59.4和88.6;成蚊刺叮率分别为35.0只/(人工小时)和38.0只/(人工小时);幼虫生长的高峰季节为7~9月份。结论漳州市已具备虫媒传染病流行的媒介条件,应特别警惕在毗邻地区流行的登革热的传入甚至造成暴发性流行的可能性。
2002年朝阳市12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分析
李丽华1;林凤艳1;陈秋岚1;刘亚杰1;陈兴军2;侯淑梅2
摘要453)      PDF (44KB)(829)   
浙江省近年来狂犬病疫情概况及防制对策
龚震宇;陈恩富;王臻;姜理平;褚佩英;王复甦;郑治平
摘要2612)      PDF (53KB)(1976)   
目的遏制全省狂犬病疫情上升趋势。方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疫情资料。结果1994~2000年全省共发生狂犬病27例,分布于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区,其中湖州作为历史老疫区发病数最高,达17例,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3.0%,尤其是长兴、安吉两县。27例病人多为青壮年农民和农村儿童,其中男性20例,女性7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001年全省狂犬病疫情又有抬头,全年共死亡13例,比2000年死亡数(3例)显著上升。患者局部伤口不处理或处理不规范的占多数,未注射狂犬病疫苗8例,而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5针)的仅有3例,但均未配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结论要加强狂犬病防制工作,严格执行养犬规定,规范狂犬病门诊和疫苗供应。
小湾电站东镇工区疟疾传播风险因素及防控对策
李汝昌;陈白云;柯春荣;陈晓明;段炳华
摘要775)      PDF (61KB)(701)   
目的掌握小湾电站东镇工区疟疾传播与流行的风险因素,研讨预防控制对策,保障建设人员身体健康。方法针对工程与工期特点进行施工现场调查,结合历年疟疾防治与监测资料做综合分析。结果工区有传染源输入、生态蚊媒、气象环境、人蚊接触等多种疟疾传播与流行的风险因素。结论小湾电站东镇区域是历史疟区,目前是疟疾可接受区,应加强蚊媒监测,实施预防保护、发热病人血检、现疟病人管理,倡导防蚊、灭蚊等综合预防控制对策。
巩固舰艇四害防制效果的几点做法和经验
傅建国1;龙芝美1;邓重柿2;刘戟环1;何正东3
摘要434)      PDF (52KB)(609)   
鄂伦春旗1993至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何晓东1;邹学义2
摘要423)      PDF (43KB)(623)   
在中国可以传播西尼罗河病毒的蚊虫种类
魏荣;王志亮;李其平
摘要431)      PDF (66KB)(672)   
北京市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彦;曾晓芃
摘要455)      PDF (66KB)(855)   
健康教育,PCO业的共同责任
蒋洪
摘要403)      PDF (63KB)(697)   
唐山市1984至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调查分析
张立山;杨丽芝;李成林;李峰;谭宝存
摘要435)      PDF (202KB)(611)   
小黄家蚁生物学及防制进展
张孟余1;杨惠霞2;张一清3
摘要440)      PDF (98KB)(1082)   
德国小蠊生物学特性及综合治理
齐欣1;孙耘芹2
摘要444)      PDF (96KB)(712)   
建立与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郑智民1;胡迅2
摘要411)      PDF (71KB)(646)   
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嗜人按蚊杂交及唾腺染色体观察
杨文1;许国君1;康杨1;高琪2;郁涛1;席云华1;魏红雨1;陈怀录1
摘要933)      PDF (266KB)(772)   
目的了解中国嗜人按蚊的分布,判定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和四川嗜人按蚊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有无种间差异,是否为同一蚊种。方法采用遗传学方法进行人工杂交/自然交配,并对杂交后的子代进行多腺染色体制片观察。结果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嗜人按蚊亲代杂交、回交、子代自交均能产生正常子代,并能大量繁殖。子代唾腺染色体制片观察未发现不联会现象。结论辽宁法库县、广东横琴岛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嗜人按蚊不存在生殖隔离,也无种间差异,系不同地域分布的同一种嗜人按蚊。
长爪沙鼠种群数量变动特征的研究
董维惠1;侯希贤1;杨玉平1;王梦龙2;郑双悦2;张卓然2
摘要988)      PDF (117KB)(668)   
目的研究长爪沙鼠的种群数量变动特征。方法于1984~2002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的农田、栽培牧草地和放牧场等不同生境内,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结果该鼠属于种群数量极不稳定的种类,其年均捕获率变化经历了低谷—上升—高峰—下降—低谷5个时期;各个时期在种群的数量、数量季节变动、睾丸下降率、雌性怀孕率、具有胎盘斑率、雌性参加繁殖率、二次产仔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初步分析了该鼠的种群数量变动因素,主要有怀孕率、种群数量、种间竞争等。结论研究长爪沙鼠种群数量变动的特征,可为预测预报和防制提供依据。
集装箱硫酰氟熏蒸除鼠的应用研究
郑剑宁;裘炯良;尤明传;叶仲华;杨定波
摘要904)      PDF (163KB)(630)   
目的对硫酰氟熏蒸除鼠的最佳剂量与时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熏蒸处理,观察中毒症状与死亡情况,运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及预测,并经过现场模拟验证。结果响应面模型有高度的显著性( P<0.0001),总决定系数R 2=0.884;以该模型预测所得的硫酰氟除鼠剂量与作用时间值为依据进行现场模拟试验,除鼠率均达到100%。结论基本确定了硫酰氟熏蒸除鼠的最佳剂量与时间的关系,为今后集装箱熏蒸工作中设定正确的投药量与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绥芬河市鼠情监测调查分析
张云玲;周丽娟;成凤
摘要415)      PDF (73KB)(579)   
杂志二维码
下载排行 近期热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