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7 Vol.8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四次甲基二砜四胺──曾被滥用的剧毒物
刘俊亭
摘要450)      PDF (238KB)(730)   
三种伊蚊细胞系基因组多态性DNA的研究
王敏娟1; 蓝明扬2
摘要893)      PDF (1769KB)(602)   
目的:探讨3种伊蚊细胞系基因组多态性DNA。方法:应用3个引物,通过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APD-PCR),对东乡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细胞系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分别扩增出不同数量和分子大小的多态DNA图谱;3种伊蚊细胞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除了有部分相同分子大小的DNA条带外,还有各自独特的DNA条带。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精确,可用于蚊虫的分子分类研究。
关于革螨“头盖”名词的商榷
周洪福; 吴建伟
摘要463)      PDF (338KB)(569)   
四川省嗜人按蚊地理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雷心田; 张世雯; 赖勤; 魏红雨; 肖宁
摘要1204)      PDF (1635KB)(610)   
本文综合分析了四川省嗜人按蚊地理分布与水系、人口密度、耕地类型、土壤以及海拔高度的关系:①该蚊主要分布在岷江流域、盆地南部长江干流区以及沱江水系。各水系该蚊在人房按蚊中所占比例存在差异,岷江、长江干流在50%以上,分别为53.86%、61.90%。②人口密度在100~600人以上/km2地带,该蚊分布最广泛;1971~1980年期间,人口密度在600人以上/km2,该蚊分布的比例高达45.71%。③该蚊多数分布在新冲积土、成都粘土、黄壤和紫色土,少数分布在棕壤、灰棕壤、沼泽土、山地草甸土、灰化棕色森林土,看来土壤类型与该蚊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决定性条件。④四川省该蚊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存在冬水田的平坝、丘陵或低山地区。最低海拔1000m以上及全旱地地区没有该按蚊分布,说明海拔高度和冬水田的有无,是决定其地理分布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海拔1000m以下、存在冬水田的一些县(市),仍然无该蚊分布。因此,决定其地理分布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其他条件(如气象因素)在起作用。⑤该蚊分布区疟疾的发病率与人房中该蚊所占比例密切相关。岷江流域、长江干流区人房中该蚊所占比例高,疟疾的发病率也高;相反,沱江、嘉陵江、乌江等水系人房中该蚊所占比例低,疟疾发病率亦低。另外
含药煤油灯驱避大劣按蚊的室内效果观察
王善青; 王志光; 李善干; 梁启昌
摘要785)      PDF (905KB)(539)   
通过实验室内空白对照组、单纯煤油灯组和含药煤油灯组大劣按蚊叮咬频率的比较,证实含有0.05%右旋丙烯菊酯的煤油灯对大劣按蚊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击倒和杀死作用。此外,对3组试验中大劣按蚊叮咬的时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湖南宁乡县1989至199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王业军; 熊灵芝
摘要463)      PDF (295KB)(516)   
FS-1杀虫王杀虫增效性研究
高兰英; 尹强; 关秀莲
摘要1116)      PDF (872KB)(537)   
为提高国产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延缓抗药性发展,经114次配制试验与筛选,研制出FS-1杀虫王透明水剂。增效性试验及生测结果表明,该药对卫生害虫的作用比未混配者明显增强,值得推广应用。
烟雾剂应用于居民住宅灭蟑效果观察
李国建; 艾桂香
摘要410)      PDF (327KB)(532)   
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场蝇类种群密度及消长规律调查
冷培恩1; 陈洁1; 顾玉祥2; 张军2; 黄仁华2
摘要1234)      PDF (916KB)(572)   
调查发现,废弃物处置场蝇种以家蝇为主,占99.16%,垃圾运输船携带苍蝇是引起垃圾码头以至堆场蝇密度升高的原因之一。此结果有力地佐证了“垃圾的有效覆盖是垃圾处置场灭蝇工作的根本措施”的结论。
集安口岸地区淡色库蚊幼虫对10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刘玉东1; 刘振志1; 李冰心1; 李国才2; 韩华2
摘要429)      PDF (314KB)(548)   
北方地区控制日本大蠊种群密度适时的研究
霍新北1; 曹官时2; 武秀兰1; 宫学诗1
摘要1031)      PDF (546KB)(579)   
为探讨控制日本大蠊的最佳时机,进行了生态习性观察。结果:发现北方地区日本大蠊种群密度全年有两个高峰,分别在6月初和8月份;6月初以成虫为主,8月则以若虫为主。结论:经现场杀灭试验,认为北方地区有效控制日本大蠊种群密度的最佳时机为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即日本大蠊产卵前期。
用气干法制备柏氏禽刺螨的染色体
诸葛洪祥; 孟阳春; 陈明中; 周洪福
摘要614)      PDF (1467KB)(665)   
本文首次报告用气干法制备螨类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柏氏禽刺螨( Ornithonyssus bocoti)的染色体组型为n=8,2n=16,4n=32,8n=64,16n=128;还就该螨的组型和染色体方法进行了讨论。
5%磷化锌毒饵下水道灭鼠效果观察
肖少卿
摘要443)      PDF (327KB)(681)   
四地中华白蛉咽甲的电镜扫描研究(双翅目毛蛉科)
赵瑞君1; 李国锦1; 乔中东2; 殷国荣1
摘要705)      PDF (1471KB)(644)   
咽甲是白蛉分类的重要依据。用电镜扫描对采自山西吉县、陕西宜川和四川南坪两个海拔高度的4个中华白蛉种群的咽甲进行了研究。结果:来源不同的4组中华白蛉虽然形态有些差异,但无本质不同,仍属一个种。
黄石地区鼠类种群分布调查
肖少卿
摘要451)      PDF (308KB)(523)   
山西省羊群寄生节肢动物的调查分析
杨建一1; 殷国荣2; 樊立超3
摘要1190)      PDF (840KB)(604)   
本文对山西省羊群寄生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全省108个县、市设点1389个,受检绵羊1340只,山羊1466只,共检获节肢动物7科19种。全省性优势种为羊狂蝇和绵羊疥螨,晋北区优势种为草原革蜱,晋南区优势种依次为山羊疥螨、绵羊痒螨、山羊痒螨、草原血蜱、残缘璃眼蜂、微小牛蜱、麻点璃眼蜱和纯跗硬蜱。山西新种有:虱蝇、舌形虫、二棘血蜱及白纹残缘璃眼蜱。结论:晋市区气候温暖,海拔较低,雨量较多,虫种分布最多。
北京市11年家鼠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高永荣; 陈长安; 张淑芬
摘要1031)      PDF (1183KB)(594)   
北京市1985~1995年开展家鼠鼠情监测。结果:有褐家鼠、小家鼠两种,前者为农村优势种,后者为城镇优势种。每年有两个数量高峰(2~4月、9~11月);自1986年以来开展大规模灭鼠活动,并未改变此规律,但使家鼠密度显著下降。近几年斑疹伤寒发病率大大降低。
安徽淮北皇藏峪啮齿类区系调查
李荣民; 吴明生; 吴万能; 刘春生; 胡宾; 胡小龙
摘要1413)      PDF (920KB)(658)   
1995年9月,作者对安徽淮北萧县的皇藏峪进行了啮齿类区系调查。由于该峪面积较小,景观较单纯,本次调查将该峪划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峪内农田及荒草地3个地理景观区,共捕鼠119只,计7种。以峪内农田荒草地鼠密度最高,为19.83%,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58.34%;落叶阔叶林区鼠密度为13.53%,社鼠为优势种,占7298%;针叶林区鼠密度最低,为7.53%,中华姬鼠为优势种,占61.90%。社鼠和中华姬鼠为我省淮北地区新纪录。从捕获的7种鼠看,属东洋界种1种;广布种3种;古北界种3种。从该区啮齿类区系组成和优势种看,应属古北界,但亦存在着明显的过渡色彩。
TN40-B型杀鼠晶大米毒饵毒杀褐家鼠的现场试验报告
郭天宇; 孙家斌; 姚永祥; 潘凤庚; 舒国欣
摘要1257)      PDF (820KB)(536)   
本文报告0.005%TN40-B型杀鼠晶大米毒饵对褐家鼠现场灭鼠试验效果。褐家鼠对毒饵接受性好,投毒11天便可成功地控制鼠患,粉迹法考核灭效达到90%以上,饵消耗法考核达99%以上。
拜虫杀悬浮剂现场药效试验
陈东平; 周忆昭; 钱微萍
摘要453)      PDF (321KB)(552)   
辽宁省东部山区姬鼠型出血热疫源地宿主动物和恙螨调查研究
孙宝业; 杨德香
摘要966)      PDF (953KB)(620)   
为查清我省东部山区清原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和恙螨分布情况,于1986年3月至1987年2月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1)捕鼠199只,隶属7属8种,其中黑线姬鼠占54.27%,为优势种,而且带螨率较高(75.0%),鼠密度在6、8和10~11月先后出现3个高峰,以8月份最高;(2)收集恙螨1791只,其中日本新恙螨占50.98%,为优势种,季节高峰在10月。结论:日本新恙螨在该疫源地HFRS传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开展病毒学研究提供了线索。
空军机关大院1996年灭蟑达标工作报告
陈绥民; 姚新华
摘要464)      PDF (381KB)(612)   
广东省媒介按蚊的子孢子自然感染率调查
潘波; 朱泰华; 黄祺林; 杨灼宏; 吴旭光; 叶来添; 阳文胜; 何群
摘要1099)      PDF (1187KB)(615)   
近几年,在广东省疟疾流行区的23市县区166个疫点(村)中,以人诱半通宵捕蚊方法进行媒介按蚊调查,共捕获按蚊7种,其中有我省传疟媒介嗜人按蚊、中华接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分别占捕获按蚊总数的24.0%、48.8%、14.1%和8.1%,其余按蚊占5.0%。而在12个市县36个点(村)中,以牛房全捕法共捕获按蚊11种,上述4种媒介按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0.3%、26.4%、42.4%和9.5%,其他按蚊占21.4%。全省有11个市县发现嗜人按蚊。历年媒介按蚊及其传疟作用的调查结果表明,我省4种传疟媒介的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嗜人按蚊为0.35~0.54%,中华接蚊为0.15~0.93%,微小按蚊为0.23~5.94%,日月潭按蚊为0.05%。
毒饵法与熏蒸法的灭鼠效果及经济投入比较
呼万超; 宋新岗; 宋灵泉
摘要448)      PDF (291KB)(525)   
用鸡胚卵黄囊分离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研究
毕德增; 张健之; 范明远
摘要740)      PDF (1430KB)(575)   
本文在用传统的实验动物感染法分离立克次体同时,并尝试用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分离立克次体。结果:用前者未分离出立克次体,而用后者分别从来自北京昌平县的中华革蜱和来自黑龙江省虎林县的嗜群血蜱中各分离到1株立克次体。经鉴定,这两株立克次体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结论:鸡胚卵黄囊培养法可以直接从现场节肢动物标本中分离病原体。
云南白纹伊蚊感染、传播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张海林; 米竹青; 张云智
摘要978)      PDF (1358KB)(606)   
云南株白纹伊蚊通过吸食含病毒的血餐或叮吸有病毒血症的小鸡血,能感染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并能在蚊体内增殖。感染蚊经叮咬吸血,能将这两种病毒传播给乳鼠或小鸡。雌蚊感染后第10天,对乳鼠的传播率登革1、2、3、4型和乙型脑炎依次为22.22%、37.50%、25.00%、44.44%和37.50%;对小鸡的传播率登革4型和乙型脑炎分别为100%和66.67%。实验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在登革和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杀它仗与杀鼠迷抗凝血剂在工业厂区灭鼠效果评价
段宏; 刘桐树; 刘东进
摘要444)      PDF (290KB)(625)   
三种利什曼原虫和我国新疆皮肤利什曼原虫kDNA分子杂交实验研究
陈建平; 胡孝素; 郑学礼; 马莹; 杨文天
摘要786)      PDF (1696KB)(667)   
本研究自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CL)患者的皮肤病变组织内抽提微量的利什曼原虫kDNA,采用引物13A、13B进行PCR扩增,获120bP扩增区带(CL-PCR-AP),并转移到尼龙膜上,分别与地高辛(Digoxigenin-11-dUTP)标记的 L.tropicaL.infantumL.gerbillikDNA探针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结果:病变组织内利什曼原虫kDNA的PCR扩增区带仅与 L.tropicakDNA探针有明显的杂交信号,而与 L.infantumL.gerbillikDNA探针杂交则呈阴性反应。结论: L.tropicakDNA与新疆克拉玛依地区CL患者的CL-PCR-AP之间存在同源关系。
锦州地区199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暴发流行及流行因素调查分析
才晓平1; 王文靖1; 王英2
摘要446)      PDF (549KB)(512)   
实验家兔莱姆病血液学研究
姚桂玲; 王海燕; 邹德勇; 郝钦芳; 金惠彦
摘要1086)      PDF (906KB)(647)   
本实验复制了莱姆病实验家兔模型,对血液生化23项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血液中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β-羟丁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胆固醇、尿素氮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葡萄糖、尿酸、磷随病情加重而减低。
福建宁化县部分蜱类媒介及带菌状况
陈振光1; 陈彤2; 潘亮3; 毕德增4; 陈敏4
摘要472)      PDF (488KB)(554)   
会宁县首次病原证实炭疽疫源地的报告
吴进荣1; 梁旭东2; 董斌1; 袁世忠1; 马凤琴2
摘要484)      PDF (668KB)(526)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Z10和Z37株血凝抗原用于血清学分型的抗原代表性研究
翁景清; 朱智勇; 李敏红; 姚萍萍; 陆群英
摘要458)      PDF (751KB)(554)   
大港港区实现“灭鼠先进港”后的鼠情分析
苏国桢; 汪林涛
摘要420)      PDF (1011KB)(590)   
黄石市蜚蠊种群分布及其防制
肖少卿; 严子桂; 汤菊兰; 王曾
摘要431)      PDF (296KB)(658)   
染色体技术在医学昆虫研究中的应用
孙延昌1; 邓守俭2; 公茂庆1
摘要457)      PDF (740KB)(542)   
两种方法检测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
姜理平; 郑冶平
摘要483)      PDF (611KB)(585)   
昆虫中转座因子的研究进展
陈丽平; 乔传令
摘要416)      PDF (1144KB)(718)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印鼠客蚤季节消长规律的探讨
祁爱民1; 尤志诚1; 刘慧霞2; 康云霞3
摘要440)      PDF (569KB)(573)   
萜类驱避剂研究概况
李洁; 吴光华; 张应阔; 钱万红
摘要481)      PDF (1084KB)(642)   
杂志二维码
下载排行 近期热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