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5 Vol.06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B.t"187"地方株悬乳剂对稻田非靶生物的影响
黄光全; 袁方玉; 徐博钊
摘要685)      PDF (685KB)(566)   
笔者应用B.t-"187"地方株浓缩悬乳剂20.ppm处理稻田内中华按蚊和库蚊幼虫孳生地,喷洒24h后水中浮游和底栖生物未死亡,且数量比喷洒前稍有增加,与对照结果一致,而Ⅰ~Ⅳ龄蚊幼死亡率为95~100%,表明该菌对环境中的非靶生物安全。
翠湖公园溴代毒鼠磷灭鼠效果观察
梁桂华
摘要409)      PDF (263KB)(542)   
克它命杀灭蚊蝇药效试验
王美秀; 王淑京; 刘起勇
摘要460)      PDF (190KB)(536)   
沧源县班老乡按蚊相、夜间活动和季节消长规律调查
张再兴1; 黄荣1; 何国军2; 肖正荣3; 鲍子荣4; 赵士兴4
摘要1161)      PDF (791KB)(604)   
调查发现17种按蚊共12152只,以多斑按蚊,中华按蚊和迷糊按蚊最多,分别占37.96%、22.84%和20.13%、微小按蚊、吉甫按蚊和大劣按蚊各占1.41%、0.35%和0.01%。半通宵方法观察,微小按蚊在人房和牛房的捕获数均比室外人诱到的多,且夜间持续时间长,提示在类似地区进行杀虫剂对微小按蚊的控制效果研究时,以观察室内密度为佳,中华按蚊、多斑按蚊和微小按蚊仅在8~9月有1个高峰,其它时期密度均低,推测仅在峰前1个月左右保质保量进行一次杀虫剂喷洒,即可有效地压低媒介高峰,控制疟疾发病高峰。
杀鼠晶毒饵在西沙群岛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龙芝美; 袁文汉; 黄芝群
摘要423)      PDF (287KB)(524)   
苏脲44号对蚊蝇的药效观察
张应阔; 王天桃; 钱万红; 郑剑
摘要1027)      PDF (819KB)(565)   
本文试验结果表明,抗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苏脲44号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致死浓度(LC 50)为0.00885ppm;当浓度为0.25%时,对家蝇Ⅱ龄初期幼虫致死率达100%;以浓度0.4%喂养家蝇成虫,对其产卵抑制率为90.9%,卵孵化抑制率为85.9%。
河北围场地区1994年鼠疫监测工作总结
罗金棠
摘要433)      PDF (456KB)(644)   
模拟小室内灭蝇灯击倒家蝇的数学模型
吴太平; 朱越; 徐月珍; 王海明
摘要974)      PDF (889KB)(617)   
在2×4×2(m 3)的模拟小室内,分别用20、40、80、160只家蝇受试,灭蝇灯对家蝇的击倒率与时间对数均呈S型曲线关系,模型1:y=A+B1nt,(x=A+B1n t-5)能很好地描述击倒率机值及击倒率与时间的关系,其中直线回归的决定系数均在0.97以上;模型2:1 n(1-D/D)=a+b1ni,D=(1+e a+b1nt) -1能有效地描述击倒率与时间的关系,其中直线回归的决定系数均在0.95以上。由模型计算的KT 50、24h击倒率,可做为评价灭蝇灯灭效的指标。
广西的硬蜱调查研究初报
廖国厚*; 赖初麟
摘要807)      PDF (752KB)(602)   
广西已知硬蜱( Ixodidae)有6属11种,其中缅甸血蜱、厚体盲花埤、嗜鸟血蜱和短小扇头蜱为省内硬蜱的新记录。我们采集并鉴定169头成蜱,微小牛蜱占50.3%,可能为广西的硬蜱优势种。调查龙胜林区34人,资源林区112人,有明确蜱咬史的分别为28人和93人,叮咬率达82.4%和83.0%,且男性高于女性。林工工龄越长,有蜱咬史率越高。人体被蜱叮咬部位多为两下肢。
福建山区虻类吸血活动观察
徐保海1; 姜法荣2; 刘庆生1
摘要765)      PDF (170KB)(741)   
本文报道福建山区7~8月虻类吸血活动规律观察结果,计捕获吸血虻类4属36种,浙江虻为山区优势虻种,当地虻类吸血活动以傍晚16~19时为高峰,约占日刺叮率的49.6%,平均每头耕牛1天可受2379.6只吸血虻的攻击;重要虻种吸血量为66~448mg,以日刺叮率估算,山区1头耕牛固虻类刺叮1天大约失血1000g。
粉剂的室内药效测定方法探讨
刘成模; 曹毓存
摘要438)      PDF (68KB)(568)   
美国猛力牌胶体杀蟑药饵在长江客轮现场杀蟑效果观察
黄远达; 李福成; 金锦水; 夏宏艳
摘要1177)      PDF (491KB)(520)   
1993年在长江客轮进行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猛力牌胶体杀蟑药饵效果显著,施药15天后灭蟑率为86.08%,最后防效高达99.66%,可以推广应用。
三种毒饵对德国小蠊的药效及适口性比较研究
刘起勇; 王美秀; 王淑京
摘要1231)      PDF (944KB)(640)   
康其尔、一扫光、猛力3种蟑螂毒饵对德国小蠊的无选择KT 50分别为2.1882h、1.4551h、69.7318h,LT 50分别为20.5056h、14.3512h、83.5420h,证明击倒、致死速度以一扫光最快,康其尔稍慢,猛力(慢性杀蟑毒饵)最慢。模拟现场试验,康其尔、一扫光对德国小蠊的KT 50分别为4.2717h、6.7253h,LT 50分别为20.6253h、20.8497h,致死速度差别无显著性。两种毒饵无选择试验,72h致死率均为100%;模拟现场试验,72h致死率康其尔为97.4%,一扫光为96.6%,二者差别均无显著性,适口性试验表明,康其尔最好,一扫光次之,猛力较差。康其尔售价为一扫光的62%。文中还报道了其他详细结果,并对蟑螂毒饵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和讨论。
杀虫剂与蚊香生产现场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
谢龄庆
摘要434)      PDF (288KB)(565)   
电子计算机在媒介生物监测资料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稷博; 刘茂东
摘要900)      PDF (540KB)(550)   
利用微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编制《媒介生物监测资料微机管理系统》.本系统具有数据输入与输出、数据修改与删除、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打印报表等5项功能,使监测资料的管理系统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可随时汇总统计分析某种媒介生物的种群季节消长动态,为宏观掌握全省有关媒介生物种群分布、消长状况提供了可靠数据。
内蒙古啮齿动物分布聚类区初步探讨
赵天飙
摘要955)      PDF (1100KB)(614)   
本文将内蒙古55种啮齿动物在本自治区8个动物地理省中的有或无分布作为二元属性,表征动物地理省间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用联合系数表示,并以类平均法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讨论了分布聚类与动物地理区划的关系。
防城港灭鼠达标五年后的鼠情调查及今后防制对策
谭勇; 毛献全; 花其伟; 吴志新; 黄璞; 谭杰发; 曾罗; 肖汉民
摘要441)      PDF (265KB)(519)   
Quintox毒饵杀灭家栖鼠类的现场效果评价
潘凤庚1; 郭天宇1; 尹强2; 蒋洪1; 阎绳让 1
摘要1097)      PDF (945KB)(644)   
作者于1990~1991年使用0.075%Quintox毒饵,先后在北京、吉林和湖北等鼠害严重场所,对褐家鼠和黄胸鼠等进行7次现场灭鼠试验,其中5次试验效果较差,灭鼠率低于65.34%;另2次试验灭鼠率分别为100.00%和89.48%,效果良好。未发生二次中毒现象,表明该毒饵安全性好。
镜泊湖与地下森林特殊自然地理景观鼠种及密度初报
高潮; 毕士杰
摘要409)      PDF (241KB)(545)   
海南南部山区鼠型动物及体外寄生虫调查
黄佳亮1; 龙芝美2; 董启中3; 刘金华1; 周培盛1; 余兴龙1
摘要1039)      PDF (1158KB)(659)   
1993年3~7月对海南南部山区鼠型动物及体外寄生虫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山区有鼠型动物2目4科5属15种,优势种与常见种为海南屋顶鼠、针毛鼠、海南毛猬、社鼠、白腹鼠,种群分布主要在山地丛林等生境,寄生的革螨1科2属5种,毒厉螨和福建厉螨为优势种,且以雌体为主;恙螨1科3属6种以上,印度囊棒螨和羊城甲厉螨为优势种。蜱1科5属8种,长须血蜱、钝刺血蜱和粒形硬蜱为优势种和常见种,以雌蜱为主,成蜱数多于幼蜱数。蚤2科3属3种,以印鼠客蚤居多。平均带虫指数和带虫率,革螨为10.97和63.69%,恙螨为10.15和28.77%,蜱为4.61和58.90%,蚤为0.10和6.16%。而带虫指数和带虫率均较高的鼠型动物,革螨是针毛鼠、白腹鼠、雷琼社鼠:恙螨是海南屋顶鼠、柏氏长吻松鼠、黄毛鼠:蜱是社鼠、白腹鼠、灰腹鼠;蚤是褐家鼠和黄胸鼠。
抗凝血杀鼠剂双甲敌鼠胺盐的药效试验观察
崔秀文; 任意; 陈锋; 陈军; 陈军伟
摘要1235)      PDF (963KB)(548)   
笔者应用双甲敌鼠胺盐(杀鼠新),以灌胃法进行小白鼠急性口服毒力测定,雄鼠LD 50为58.80mg/kg,雌鼠为48.37my/kg.以玉米糁做诱饵,小白鼠对0.05%和0.005%杀鼠新诱饵的适口性均良好;与无毒饵比较,0.05%毒饵的摄食系数为0.74,0.005%毒饵为0.84;0.05%杀鼠新毒饵与相同浓度敌鼠钠相比,摄食系数是1.04.选用0.05%杀鼠新玉米糁毒饵,在沈阳市郊某牛奶场进行局部现场灭鼠,投毒后6天累计盗食率为37.5%(室内)和70.5%(室外):至3周时仅个别毒饵被盗食,此时鼠密度比灭鼠前降低88.9%(室内)和80.2%(室外)。
两当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学调查
姬俊珍
摘要418)      PDF (253KB)(498)   
玉溪市农村室内鼠类及其体外寄生蚤类调查
黄正美; 拔文福
摘要1069)      PDF (916KB)(657)   
笔者于1992年2月至1993年1月,在玉溪市两个自然村室内进行了鼠类及体外寄生蚤类调查研究.鼠类年均捕获率7.25%;褐家鼠为优势种,占73.49%,捕获率高峰期在9月;黄胸鼠和小家鼠为常见种,捕获率高峰期分别在3和4月。3种家鼠年均孕鼠率为14.57%,平均胎仔数为7.3只,10月为全年生殖高峰。鼠体染蚤率54.3%,总蚤指数3.15匹/鼠;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优势种,前者数量高峰期在9~10月,后者出现3个高峰曲线,高峰期指数较稳定,不等单蚤为常见种,高峰期在12月。鼠体染蚤率与总蚤指教基本一致。
蒙山害鼠种类及其垂直分布研究
王允成; 蔡家彬
摘要448)      PDF (221KB)(558)   
温度与方形黄鼠蚤鼠疫媒介效能关系的研究
王身荣1; 樊振亚2; 徐诚1; 刘晓倩1; 马立名1
摘要1333)      PDF (1196KB)(645)   
在几种选定的温度下,对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鼠疫媒介效能进行了实验室测定。结果表明,在2~4℃,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鼠疫媒介效能为0.009,9~12℃为0.05,19~21℃为0.09,26~28℃为0.01,33~35℃为0。认为该蚤不但是达乌尔黄鼠鼠间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而且在保存鼠疫自然疫源性方面具有相当于储存宿主的重要作用。
长白县鼠类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监测
崔世全; 李贵新; 韩华; 马承祯
摘要452)      PDF (227KB)(532)   
臭虫与过敏性哮喘关系的临床研究
傅完珍1; 殷凯生1; 王伟良2; 黎明达3; 王凯萍1; 姚锦宜1; 陈子庆1
摘要752)      PDF (1106KB)(613)   
本文对320例(男性146例、女性174例)支气管哮喘病人作了15种过敏原的皮肤试验,并对其中36例进行了嗜碱细胞组胺释放试验(HRBT)和臭虫抗原特异性IgE抗体测定。结果显示:用臭虫抗原提取液作皮肤试验阳性率达63.13%,HRBT阳性率91.63%,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66.17%。本研究结果提示,温带臭虫抗原可能与南京地区过敏性哮喘患者发病有密切关系。
苏州市区家蝇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马良才; 徐树人; 潘恺友
摘要417)      PDF (266KB)(537)   
广东几种野外蚊虫抗有机磷酯酶活性聚集度的初步研究
潘波; 朱泰华; 吴旭光; 黄志彪; 辜少虹
摘要430)      PDF (583KB)(509)   
思茅及其附近地区抗有机磷致倦库蚊酯酶活性聚集度研究
杜尊伟1; 俞渊2; 顾云安1; 朱国君1; 卢勇荣1; 许建卫1
摘要421)      PDF (539KB)(655)   
苯肟醚类新型卫生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
王天桃; 赵学忠
摘要432)      PDF (294KB)(552)   
复合杀鼠剂对小白鼠毒性的实验室观察
陈永江; 宋东霞; 孔祥骊; 李玉贵; 段家伟
摘要430)      PDF (502KB)(555)   
"CB-朴得Ⅲ号杀虫剂"对蚊蝇杀灭效果试验
王美秀; 王淑京; 刘起勇
摘要425)      PDF (240KB)(550)   
大面积使用水泥毒饵罐创建和巩固灭鼠先进市的研究
杨永彪1; 马功武1; 李庆吉1; 庄乾山2; 孙秀林1;艾茂波1
摘要463)      PDF (536KB)(508)   
北京地区白岭密度监测初报
薛素琴1; 韩玉华1; 曾晓芄1; 郑德生2; 任淑玲2
摘要454)      PDF (261KB)(508)   
开江县鼠类组成与数量变化动态分析
刘自远1; 易发超1; 曾祥国1; 邓学金1; 刘登权1; 陈义华2; 赵长生2; 张光明2
摘要407)      PDF (628KB)(575)   
河北省首次发现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引起疟疾流行
陈素良1; 张志坤1; 邓金华1; 田万春1; 赵勇1; 李桂银1; 石磊1; 张世勇2; 李树本2; 池良增3; 刘青芝3; 聂鑫3; 杨愈通4; 刘红海4; 肖中波4; 曹存良5; 曹铁钢5; 殷同尧6; 高恒通6; 范振芳7; 王秀军7; 计巨军8
摘要458)      PDF (738KB)(613)   
应用凯素灵、奋斗呐灭蝇效果评价
王保哲; 郭恩朝; 吕德可; 韩秀福
摘要430)      PDF (310KB)(540)   
陕西北部边界灭鼠防护带的建立及其在鼠疫防治中的作用
孙养信; 胡德育
摘要423)      PDF (578KB)(575)   
杂志二维码
下载排行 近期热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