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目录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0 Vol.1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发刊词
汪诚信
摘要456)      PDF (595KB)(580)   
著名医学昆虫学家——陆宝麟
叶宗茂
摘要506)      PDF (157KB)(558)   
温度对三带喙库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顾卫东*; 陆宝麟
摘要958)      PDF (1186KB)(690)   
实验室对三带喙库蚊幼虫在不同恒温下生长发育观察的结果表明,幼虫的发育速率和温度呈非线性关系,高温可抑制幼虫的发育。各龄幼虫历期在总发育历期所占百分率在不同恒温下基本保持稳定。由于在孳生场所进行幼虫取样时,各龄幼虫的捕获机率分别与它们历期占总发育历期的百分比成正比,据此计算出的1~4龄幼虫和蛹的捕获率分别为1.25,1.17,1.50,3.42和1.0,可用以校正幼虫自然种群的取样资料。
RPHI试验检测鼠血清EHF抗体和HI法分型
陈永金; 连勤宝; 叶菊莲; 李文焕
摘要430)      PDF (296KB)(594)   
JL87-1防蚊织物喷洒剂防蚊虫效果试验研究
王美秀; 陶琴; 杨晓洁; 王淑京
摘要1112)      PDF (1545KB)(616)   
该药剂触杀力强,驱避作用大,对人体保护率高。室内喷在白布上45天后对人体保护率为96.3~98%,在尼龙袜上6天后保护率为95.7~98%。在野外,药液喷在白布及弹力袜上,10天后均有100%防蚊效果。用人诱帐法10天后有98.6~100%驱避作用。该药对热稳定,对小白鼠给药剂量40000mg/kg试鼠正常,对眼、皮肤无刺激作用。
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处理对淡色库蚊吸血影响的初步观察
李淑霞*; 薛瑞德; 曾毅芳; 陆宝麟
摘要957)      PDF (938KB)(717)   
用溴氰菊酯亚致死剂量浓度,分别浸泡纱布、接触药面、点滴处理成蚊以及处理幼虫后,观察对成蚊吸血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溴氰菊酯浸泡纱布、点滴处理成蚊,对其吸血活动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成蚊死亡率与处理剂量成正比,而吸血率与所用剂量成反比。接触药面及处理幼虫,对成蚊、幼虫的死亡率与用药量成正比,但对吸血率影响却不明显。
球形芽孢杆菌在蚊幼虫体内繁殖及与残效关系的研究
陈宏伟; 刘维德
摘要1124)      PDF (1144KB)(725)   
本研究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简称B.S)能在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尸体内繁殖。无论何种水质,B.S.均能利用蚊幼虫尸体作为培养基而生存和繁殖。在蚊幼虫摄食B.S.24小时后出现一个数量的低谷,可能为部分B.S.被幼虫肠道消化所致。随后出现持续上升,至96小时B.S.数量达到高峰,且B.S.营养体形成它的对蚊幼虫高毒性的孢子形式。随着幼虫的腐败,B.S.被释放到水环境中具高毒效。但野外现场观察,这种利用尸体为培养基增殖现象,即使在幼虫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也不能达到控制幼虫孳生的目的,并无灭蚊的实践意义。
连源市野兔迅速回升
李少平
摘要454)      PDF (282KB)(561)   
盈江县家鼠鼠疫疫源地地面游离蚤调查
方竹1; 杨登熙2; 吴明寿1
摘要1113)      PDF (831KB)(782)   
人蚤和印鼠客蚤是云南盈江县黄胸鼠鼠疫自然疫自然源地主要的地面游离蚤,分别占82.47%和10.29%,高峰季节分别在夏季和秋季。经方差分析(F)证明,高峰季节蚤指数在不同类型房间中的差异不显著。
兰州市采用敌鼠钠盐大面积灭鼠实现一役达标
李根发; 梁正; 张高奎
摘要424)      PDF (255KB)(546)   
氯敌鼠毒杀臭鼩鼱的现场试验
阎可廷1; 莫冠英2; 汪城信1
摘要956)      PDF (875KB)(584)   
1988年12月~1989年1月,在广东省湛江市欧家塘村,用200ppm氯敌鼠毒饵对臭鼩鼱进行了现场毒杀试验。试验采用连续饱和法布放毒饵,结果粉迹法测得对臭鼩鼱的灭效为85%,而对鼠类只有39.6%。
两种浓度磷化锌毒饵实验室杀灭褐家鼠效果观察
王志贵; 李世龙
摘要421)      PDF (279KB)(602)   
香豆素类灭鼠剂抗凝血效应动态比较
朱志康; 邓址
摘要881)      PDF (839KB)(548)   
为了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香豆素类药物作用特点,对杀鼠灵、杀鼠迷,大隆作了抗凝血效应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在1/3口服急性LD 50剂量水平下,3个药物组的大白鼠从6小时开始Pt值高于正常对照组,48小时达到高峰,96小时已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144小时完全恢复。杀鼠灵和杀鼠迷的峰值超过大隆(P<0.01),但大隆恢复缓慢,在96小时仍为59.69秒,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1),反映出第二代香豆素类药物的作用时间比第一代持久的特点。杀鼠灵组和大隆组在144小时甚至出现Pt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现象(P<0.01),其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农村室内彻底灭鼠后大仓鼠向室内入侵现象
赵承善; 张世水; 曲宝泉
摘要959)      PDF (1117KB)(610)   
1980~1981年在山东省6地市17个村庄室内经7996夹夜调查,1981、1983年在宿家村及其邻村室内经1524夹夜调查,均未捕到大仓鼠。宿家村在1983年12月用敌鼠钠毒饵进行了彻底灭鼠,从1984年4月至1985年2月经4924夹夜调查,总捕获率为9.65%,大仓鼠的捕获率为2.03%,占总数的21.05%。其间共捕大仓鼠100只,黑线姬鼠34只。而5月及9、10月三个月内捕到大仓鼠69只,但仅捕到黑线姬鼠1只。作者认为,①村内彻底灭鼠后大仓鼠存在入侵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室内家鼠的栖息地成了空白,易被其他鼠类占领;另外,可能也与野外大仓鼠密度较高有关。②大仓鼠的入侵在5月及9、10月形成了两个高峰;大仓鼠与黑线姬鼠向村内入侵时可能存在对抗现象。
城镇绿化地带老鼠栖息情况调查
曾书凡
摘要472)      PDF (284KB)(548)   
上海市三年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徐仁权; 冷培恩; 祝龙彪
摘要1063)      PDF (933KB)(597)   
1986~1988年,对上海市进行了三年鼠情监测,观察到在市区、郊县室内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鼠总数的67.84%和46.08%;其次是黄胸鼠。郊县监测点的褐家鼠、黑线姬鼠构成比高于市区,这可能与郊县生态环境相关。从三年逐月鼠密度曲线分析,观察到城乡家鼠数量波动,在时间上分布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每年出现两个数量高峰;即春季(3~5月)和秋季(9~10月),有时一个波也分裂为2~3个小波。同时观察到,灭鼠运动对鼠密度的变动影响,如1988年市区灭鼠质量与深度优于郊县,致使城、乡鼠密度有明显差异(P>0.01)。
平凉市应用氯鼠酮灭鼠报告
穆振声1; 孙振声2; 臧文锦1; 贾万选3; 牛有玲3; 欧阳咏晖3; 陈国选3
摘要1170)      PDF (861KB)(697)   
作者报告了使用氯鼠酮对甘肃省平凉市城乡居民家庭的灭鼠情况,结果有鼠房间率由灭前的32.68%下降到0.70%,鼠夹法由灭前的12.57%下降到0.41%。经济效益分析,一年可节约粮食360万kg,折合人民币216万元。同时有效地控制了出血热的流行。玉米、小米、小麦和白菜是当地灭鼠的首选基饵。
我国蚊类抗药性发展动向
刘维德
摘要1098)      PDF (1462KB)(570)   
本文论述30多年来我国蚊类对有机氯抗性、有机磷酯剂抗性和拟除虫菊酯抗性三个阶段的发展历史。BHC在停用后抗性已明显下降,有机磷酯剂抗性在70年代虽曾发展广泛,但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拟除虫菊酯抗性则正在发展。作者提出BHC和敌百虫仍可适当应用的观点,并提出对kdr因子应予充分注意。
奋斗呐杀灭旅客列车德国小蠊效果观察
柴兰芳; 李国臣; 丁铁船; 彭建生
摘要435)      PDF (619KB)(680)   
“甲由药”杀灭蟑螂试验
谢俭波; 王振海; 梁贵洲
摘要422)      PDF (576KB)(566)   
包头市创建基本无蟑害市试验研究报告
詹德林1; 韩学增2; 王锡九3; 李秀英1; 杜德铭4; 杨杰5; 常荣6
摘要502)      PDF (1199KB)(564)   
本文报告了包头市创建基本无蟑害市的成果。包头市共发现2种蟑螂,德国小蠊是本地区的优势种,在总有蟑户中占99.28%,日本大蠊占0.72%。经采取以溴氰菊酯药笔封涂为主的杀灭措施之后,使蟑螂的侵害率和密度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无蟑害市指标,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监测喜马拉雅旱獭体外寄生斧形盖蚤指数的最低抽样量研究
王淑纯1; 常志江2; 武文莲3; 景怀奇1; 纪勇1
摘要1072)      PDF (11838KB)(734)   
本文对青海省贵南、泽库两县境内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寄生蚤指数的季节分布,进行了逐月统计处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出保证斧形盖蚤月寄生指数可信限的最低抽样量表。该表既可据现场监测的月寄生蚤指数与抽检旱獭数量(n),核查其数学可信限;亦可根据预计的体外寄生蚤指数和所需的可信精度,设计最低抽样量,以期达到保证选定精度的条件下,用最低的抽样量,获得科学性、可信性强的蚤指数监测结果。
棉酚对大小白鼠、家鼠抗生育作用的研究
陈鸿彬; 卢琦华; 张瑞雯; 张国柱
摘要486)      PDF (1659KB)(524)   
溴敌隆对鸡、鸭的安全性和猫的二次中毒试验观察
柴兰芳1; 朱从中2; 丁铁船1; 蔡长云1; 李国臣1; 彭建生1
摘要486)      PDF (718KB)(622)   
鼢鼠无损伤活捕技术研究
周文扬; 王权业
摘要436)      PDF (799KB)(605)   
新型急性灭鼠剂溴甲灵和敌溴灵
邓址
摘要473)      PDF (1473KB)(633)   
城镇大面积蚊虫综合防制研究
王美秀1; 郑海波1; 谢苑灵2; 孟宪林3; 洪跃坚4; 陈世夫5; 李洪方6; 严广源7; 林洪增8
摘要1320)      PDF (1737KB)(618)   
本文报告广东、山东两地政府加强对灭蚊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并从蚊虫和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规划,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辅以化学和生物防制,使蚊虫密度降至很低水平。并总结出一套较完整和系统的城镇大面积蚊虫综合防制方案。
达乌尔黄鼠寄生蚤特点分析
李国维; 陈长松; 宋相清
摘要446)      PDF (308KB)(585)   
微生物杀虫剂Vectobac G200和C 3-41乳剂杀灭淡色库蚊幼虫的现场效果
甄天民; 孙传红
摘要1130)      PDF (869KB)(581)   
两种微生物制剂现场防制淡色库蚊幼虫的效果表明,Vectobac G200颗粒剂按0.5g/m 2、C 3-41乳剂按1ml/m 2施药,可有效地控制淡色库蚊幼虫的孳生,持效均为3天。增加施药剂量可明显增加持效期。上述两种微生物杀虫剂3g/m 2或3ml/m 2在污水中可分别持效7~9天和13天。
宁夏媒介生物学及控制专科学会在银川成立
王德臣
摘要408)      PDF (241KB)(566)   
中华按蚊幼虫田间分布型研究
陈健行1; 何雄飞2; 叶丽麟3; 张森荣2
摘要1056)      PDF (1399KB)(554)   
本文报道了1987~1989年在浙江丽水市稻作区对中华按蚊幼虫田间分布型研究的结果。根据连续三年对6块稻田分层随机抽样所得的数据,经分布型公式拟合,认为符合负二项分布规律,即属于聚集分布型。进一步进行集聚强度测定的结果表明,k值及c值均>0,m *-m回归式,α值>0,β值>1,说明中华按蚊幼虫在稻田主要以个体群(集团)形式呈聚集型分布。但在蚊幼虫由1龄到4龄期的发育过程中,k值由低而高地增大;c值由高而低地减小,说明低龄中华按蚊幼虫受到雌蚊产卵相对集中的影响,其聚集强度相对较高,随着蚊虫龄期的增长逐渐向四周扩散,但仍然停留于聚集分布的水平上。
五种杀虫剂对骚扰阿蚊幼虫的毒效
金永昌; 胡家官; 沈凤章; 杨中清; 徐仁权
摘要422)      PDF (285KB)(573)   
吉林市实现灭蝇达标市技术措施的研究
杨松君; 余影; 王大力; 王集香; 舒恩俊; 高兰英
摘要1066)      PDF (1516KB)(683)   
吉林市大面积灭蝇工作,通过三年的现场防治研究,采取以环境防治为主的治本措施,选择适宜的杀虫剂及可靠剂型,使用毒杀和诱杀等器械,同时辅以人工捕打成蝇及粪便高温发酵灭蛆等方法,延缓或降低蝇类的抗药性,提高灭蝇效果。结果使蝇类孳生率下降了88.89%,成蝇繁殖高峰季节密度较常年下降了89.89~96.81%,防治区与对照区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达到预期效果,实现了全国爱卫会办公室规定的灭蝇达标先进市标准,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北方几种常见蝇类自然羽化率的比较研究
王善青
摘要1039)      PDF (829KB)(635)   
作者于1987年对我国北方常见的6种蝇类的自然羽化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家蝇的全年自然羽化率高峰在6、8两个月,厩腐蝇为6月份,丝光绿蝇为5、6两个月,大头金蝇为6月份,巨尾阿丽蝇和红头丽蝇为5、8两个月;蝇类自然羽化率高峰总是出现在成蝇季节消长高峰之前。作者认为,以自然羽化率为指标,可推测成蝇种群密度高峰出现的时间,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防蝇、灭蝇措施,亦有助于预防肠道疾病。
我国室内蜚蠊分布及主要种类生活习性的调查研究
费守华; 胡修元; 黄耕诚; 江雪峰; 向容炯
摘要1169)      PDF (1534KB)(830)   
全国防制蟑螂、臭虫科研专题协作组,多年来从全国各地采集了大量的室内蜚蠊标本,经鉴定有16种,其中包括一国内新记录,并对6种室内主要蜚蠊和一国内新记录种类的生长、发育、繁殖、季节消长、活动规律、越冬等生活习性,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详细观察,均有专题报告。本文是对我国室内蜚蠊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种类生活习性调查研究工作的总结报告,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
杀鼠迷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王巧智; 唐盛尧; 唐坤
摘要435)      PDF (291KB)(535)   
人工培养寄生蜂防治室内蜚蠊研究——Ⅰ.现场卵鞘检验及人工培养啮小蜂探索
肖世明; 李燕婷; 范德林
摘要1002)      PDF (828KB)(550)   
对本地常见室内蜚蠊,即黑胸大蠊、美洲大蠊及德国小蠊卵鞘寄生蜂鉴定,发现三类寄生蜂,主要种类为啮小蜂。进行单个培养,每枚卵鞘内羽化出3~201头啮小蜂;另两类寄生蜂,每枚卵鞘只能发育1头。捕捉278枚三种蜚蠊卵鞘,黑胸大蠊249枚(89.57%),为优势种;美洲大蠊有25枚(8.99%);德国小蠊仅4枚(1.44%)。1987年4~7月,捕捉161枚黑胸大蠊卵鞘,寄生啮小蜂的卵鞘数为105枚,寄生率为42.17%,最高月份为5月,寄生率为53.93%;最低为6月,寄生率为17.03%。试验9种人体肠道细菌培养基,啮小蜂可在其中三种培养基内产卵,并发育为成虫。这些培养基内均不含任何昆虫卵。
辽宁省凤城吸血虻类的调查
洪江; 沈艳秋
摘要1095)      PDF (1304KB)(580)   
虻属昆虫纲,双翅目,短角亚目吸血昆虫,辽宁已报道和记载的约为70几种,凤城均未见记载与报道。作者于1988、1989年,在凤城境内对吸血虻类的生态习性及地理分布作了初步的调查,获标本2677只,经鉴定为5属30种。
控制特殊行业蝇类孳生方法的研究
蒋其文
摘要397)      PDF (301KB)(521)   
杀虫乳胶涂料对蚊、蝇和蟑螂的灭效试验研究
姜志宽; 赵学忠; 张应阔; 沈建忠; 钱万红; 刘大鹏; 麻毅; 孙向荣; 钱美芬
摘要991)      PDF (1252KB)(519)   
将滞留喷洒与控制释放技术相结合,除害防病与群众装饰性要求相结合,研制成杀虫乳胶涂料。经实验室试验表明,对蚊、蝇和螂蟑具有很强的击倒作用和杀灭能力。涂刷两年后,对蚊,蝇和蟑螂的KT 50分别为8.5、19.8和58.6分,24小时死亡率均达100%;经模似现场处理两年后,对蚊,蝇释放试验的KT 50分别为15.0和31.9分,24小时死亡率98.0~100%,上述所测指标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Artilin杀虫涂料;经对居民区、酿造厂、孤儿院等现场使用表明,对蚊、蝇和蟑螂密度下降率达95.0~100%,有效时间达450天以上;具有很好的防霉效果;对人、畜安全,产品性能稳定,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杂志二维码
下载排行 近期热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