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A 陈斌 %A 黄婧雯 %A 黄志余 %A 李玉伟 %A 章灿明 %T 福建省2019年国家级监测点白纹伊蚊密度与抗药性监测分析 %D 2021 %R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1.013 %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P 65-69 %V 32 %N 1 %X 目的 了解福建省3个国家级监测点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及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科学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和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3-12月,在福建省3个国家级监测点地区,用双层叠帐法和布雷图指数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测定白纹伊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 福建省3个国家级监测点全年帐诱指数平均为3.93只/(顶·h),布雷图指数(BI)平均为5.75,白纹伊蚊密度高峰在6月,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帐诱指数分别为3.69、3.77和4.32只/(顶·h),工地帐诱指数最高。各类积水容器中以闲置容器幼蚊阳性率最高,达45.92%。3个国家级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敏感,除厦门地区成蚊对马拉硫磷和残杀威敏感外,其余监测点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马拉硫磷和残杀威7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结论 2019年福建省3个国家级监测点白纹伊蚊密度高峰较2018年提前了1个月,对测试的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加强白纹伊蚊密度和抗药性监测,对合理使用杀虫剂,做好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执行“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有重要意义。 %U http://www.bmsw.net.cn/CN/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1.013